平凡的明穿日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刺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平凡的明穿日子 >>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刺刀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刺刀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28日  作者:寧小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寧小釵 | 平凡的明穿日子 

有感于嫂子的皇族身份可以凝聚民心,提升將士士氣,也是為了彰顯遼東不同于關內,徐灝大膽任命朱巧巧為政事部部長,對外宣稱嫂子乃是遼東郡主,身份還在自己之上,意圖取代遼王的影響力。

幾乎沒有遇到什么反對之聲,本身朱巧巧的身份太特殊,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思維,百姓并不是很介意王女成為頭上的精神領袖,畢竟距離太遙遠了,再說將近百年的時間里北地都沒有漢人政權,對大多數遼人來說,遼東由誰來統治其實都無所謂,這個時代平民百姓心中往往只有家而沒有國。

想遼東因地域的關系生存不易,女性向來就是家中半個勞力,蒙古女真等族的女性在族中的地位不低,漢人自然受到了很大影響,北方女人又是有名的豪爽灑脫,性格潑辣,更別說東北女人自古就有騎馬打獵,敢于拿起武器和賊人反抗的特點,女人地位要比關內高出許多。

兵工廠的寬敞車間里,用磚瓦水泥堆砌的三丈高墻壁,房頂是木質和鐵架的混合結構,高高大大能容納數百人。徐灝神色欣喜,對于技術改良的追求和重視,令家族技藝保持著領先于北平兵工廠一大步的水準,北平出現任何火器的細微改進都會被第一時間拿來己用。

有誰能知道,僅僅一天的時間,一把嶄新的滑膛火槍即能生產出來?相反朱棣骨子里更喜歡傳統冷兵器的大規模作戰方式,這從他習慣親自殺敵就能夠看出來,對于新生事物的恐懼,不管是作戰方式還是各方面都會產生巨大變革,這令朱棣對火槍有些反感和本能的戒備。

因此始終控制著神機營的規模,人數一直沒有過萬,嚴格限制火槍的數量,大批工匠轉而去制作弓弩和甲胄,而歷史上火器在明朝的發展停滯,很大程度上就是從永樂朝開始的。朱棣收回了各地火銃的鑄造權,加上外部世界的穩定也失去了改良火器的積極性。

歷史上火器的使用一直等到了戚繼光時期才有了進一步發展,事實上佛郎機和新式火炮都是得自西方的技術,倒是明朝工匠很快就能掌握并鑄造出更好的火槍火炮,由此證明徐灝的跳躍性發展在明初是完全可行的,只可惜封建王朝的腐朽沒落沒能挽救回大明被滅亡的命運。

司廠王鑒對徐灝等文武官吏說道:“良弓需半年時間,手弩最少七天,火槍則只需一天,彈藥的制作也比箭矢簡單多了,騎上馬使用火槍。比之韃子引以為傲的騎射之術射程更遠。一位騎士攜帶四五柄火槍的話。呵呵!”

徐灝把玩著手里的長形火槍,說道:“養馬不易,我們一定要繼續盡可能的加以改良,等到了異族騎兵再無法對手持火槍的步卒造成任何威脅時。那么自古以來的北方邊患就會得到徹底終結。蒙古騎射?哼!只配用作去打獵了。”

幾十位幕僚和秘書官都思索都督此番對話,有位名叫孫寧的青年問道:“請問將軍,要是異族也學會使用火槍并得到制造方式的話,又該如何呢?”

徐灝笑道:“這是無法避免的,我早就說過,火銃等火器是自宋代發揚光大,元朝時的蒙古人已經使用火銃輔助弓箭縱橫世界,征服了西域波斯和花刺子模大片你等無法想象的遼闊土地,是以火藥火銃已經隨之輾轉傳遍到了整個世界。也就是說。不管我們研制出火槍與否,類似的火槍都會出現。火槍或許會改變戰爭結局,但卻無法改變整個國運。”

此時沒有人會理解徐灝最后一句話的深意,孫寧疑惑的道:“那豈不是什么都沒有改變?”

徐灝把火槍交給趕回來的沐皙,說道:“當然改變了。你們想想北元總共多少人口?最多不會超過三百萬,而且還是很落后的游牧文明,這在冷兵器時代是無與倫比的優勢,所謂控弦之士百十萬,對我漢人來說無疑是噩夢。而有了火槍呢?我漢人現今人口四五千萬,舉國動員總兵力不下于二百萬,操練十天半月即可拿著火槍奔赴戰場,火槍的威力你們都感受多次,一個平民經過嚴格訓練,三個月就能熟練掌握火槍的發射技術,而一個蒙古精銳弓箭手呢?得需要自小常年不斷的練習騎射不可,人的力氣總歸有限,充足的火槍和子彈理論上是無限的,試問百萬火槍兵對上百萬的蒙古鐵騎,誰勝誰負?”

孫寧點頭說道:“原來如此,以我舉國之力和人口優勢,時間拖得越久,蒙古人就越不是敵手,因為他們消耗不起。”

徐灝深深注視著這位年僅十八歲的英俊青年,對著其他人說道:“這就是奧秘所在,現在無需考慮異族會持有火槍,可今后早晚會面對,你們回去都好生想想,怎么才能讓全軍更好的發揮威力,同等條件下該怎么去擊敗敵人,用白話文寫一篇文章給我。”

王鑒笑瞇瞇的看著這一幕,徐灝轉頭對他說道:“所有工廠都要成立股份制,我徐家會擁有大多數股份,諸位師傅都會分給些許股份,根據利潤每年按比例分給錢財。暫時除了火槍火炮的工廠外,其余任何行業都鼓勵大家伙開設屬于自家的工廠,比如造船開礦制作供應火器的零部件,更歡迎生產比如農用機械,瓷器玻璃器皿等等商品,我保證工匠商人的地位會和讀書人一律平等,起碼在這遼東,任何人的后代都可以讀書做官,可以穿絲綢可以任意改變職業,不會受到任何歧視。”

王鑒等數百工匠即使早知徐灝善待他們,也沒想到竟會善待到如此地步,都被驚呆了。

“大人。”王鑒神色復雜的剛要繼續說下去,被徐灝伸手阻止住,“什么都不用說了,即使王爺怪罪那也是我來一力承擔,絕不會牽連到大家伙身上,當年我對你們的承諾就一定會兌現,只要徐某不死,也一定會堅持下去,絕不反悔。”

不提工匠們對此議論紛紛。有的相信有的懷疑,但不管怎么說,人人都對信守承諾的徐灝非常尊敬和感激,即使終究是曇花一現。

擺脫世代傳承的桎梏和低賤的社會地位,后代子孫可以讀書做官或從軍習武光耀門楣,此乃無數匠戶自宋元以來的夢想。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這是這一刻很多男人的想法,頓時紛紛散開全神貫注的投入到了工作中。

精神大振的王鑒拉著徐灝朝著山洞走去,經過長長的隧道。來到兵工廠的最核心區域。

山洞深處不時傳來叮當的敲打聲。一輛輛推著碎石的獨輪車來回往復。徐灝對這里很熟悉,因為是他親自選擇的地方,這兩年還會修筑大連城池時順便修建一個更加隱秘堅固的家族核心兵工廠和安全基地。

在一間密室里,王鑒指著架子上的東西說道:“幸不辱命。大人真乃奇才,看似簡單的建議,卻一舉使得眼下瓶頸迎刃而解。”

架子上排列著一個個涂滿油脂的紙殼子彈,另一邊石壁上懸掛著鋒利刺刀,此乃歷史上不亞于馬鐙的小發明,卻對火器的發展產生過不可估量的貢獻。

徐灝滿意的道:“馬上著手裝備部隊,終于可以淘汰掉長矛兵了,射速提高了多少?”

王鑒說道:“每分鐘可以達到三四發,如果改為線膛槍的話。三百米外即可痛擊騎兵,如果人數相差不懸殊,三千火槍不等近萬騎兵沖到近前,應該能徹底把騎兵擊潰,就算有一兩千的漏網之魚。裝上刺刀也足以取代長矛手和蒙古騎士一戰了。”

徐灝笑道:“我麾下總共不到一萬兵力,爭取在一年內都換上線膛槍,滑膛槍繼續生產,早晚得普及人手一槍。”

密室里到處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工具和零件,徐灝手里擁有無煙火藥和雷汞,王鑒正在全力以赴的研制火帽,也就是各式子彈炮彈發射必備的底火。

現在的燧發槍是前裝火藥彈丸,必須站著裝填很麻煩,徐灝太清楚后膛槍才是火槍的終極形態,等發明出了火帽,即可引入后膛擊針了。

徐灝壓抑著內心中的狂喜,沒想到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即跨越了四五百年,當然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去反復試驗,總之刺刀的出現會使得遠古以來一直困擾著統帥們的難題,遠程部隊不善于近戰,而近戰部隊又無法遠射得到徹底的解決,這也是為何蒙古騎兵能征服世界的原因,可近可遠機動性最強。

帶有擊針的后裝線膛槍無論是射程、威力、精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解決了裝填速度的問題,打仗時可以跪著躺著,無需排成長長的線形隊列和對方近距離的恐怖對射,恢復了步兵的機動性,則到時步兵的彈幕足以消滅掉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滿清八旗。

正當徐灝搬到軍營里和士卒們一起進行操練,開始研究新式裝備對明朝軍隊建制的影響時,返回北平的朱棣迎來了都指揮使張信、右布政使郭資、按察副使墨麟等官員聯名上表,請他即皇帝位。

想燕王已經起兵三載,眾將士冒霜露,犯矢石,浴血奮戰,雖然常乘勝逐北,但也屢頻于危,所克城邑,兵去旋復為朝廷守,三年來所得止步永平、大寧、保定三府,此外加上個塞外遼東。

三年來不可避免的讓全軍將士都感到厭倦了,這么多人戰死沙場,活下來的人還得繼續追隨燕王去南征北戰,眼下和朝廷之間成了看似永無休止的拉鋸戰,太多的人迫不及待想要把朱棣抬上皇帝之位,所有人也好跟著一并雞犬升天。


上一章  |  平凡的明穿日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