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敗家子第四一八章 太子歸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朝敗家子 >>唐朝敗家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一八章 太子歸屬

第四一八章 太子歸屬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4日  作者:尹三問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尹三問 | 唐朝敗家子 


類別:恐怖靈異作者:尹三問本章:

人是會變得,尤其是坐上那張龍椅之后,影視劇里皇帝總是喜歡說他們身不由己。

對此謝逸完全相信,帝王也是人,也有感情,自然會因為權力、地位等原因,心理上會有一些變化。

仁厚之人會便的冷血無情,甚至殺人如麻!

這都不奇怪,李治會不會這樣呢?

謝逸之所以篤定,很大成都市基于李治如今的性格和原本歷史上的表現,但是……

就像是鄭麗琬說的那樣,自己知道李治太多的事情,對他的影響太大,有朝一日會不會……

在這樣原則性,關乎身家性命的大問題上,謝逸也不敢那么篤定,不敢太過隨意。

畢竟原本歷史上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下場可不怎么好,尤其是長孫無忌,那可是李治的親舅舅。

雖說武后再其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在當時的情形下,李治若是不點頭,長孫無忌焉能會是那般屈辱的下場?

所以啊,帝王之心深不可測,還是小心謹慎為好。

不過現在這些擔心有些早了,起碼得長孫無忌死后才會出現這些問題,斗爭和平衡是權臣生存的必要條件。

相比之下,和長孫無忌比起來,自己和權臣還差很遠很遠,所以暫時不必過于擔心。

至于這太子之位的人選,即便是不立李治,而選擇了李恪,對自己而言也不是什么了不得了的大事。

畢竟自家與吳王府相處還算融洽,雖然沒有太多交情,卻也沒有什么仇怨。李恪即便是登上了皇位,即便是不重用,估計也不會把自己怎么樣。

相比之下,坦坦蕩蕩,相比之下該著急的人應該是長孫無忌才對,自己安安心心在家等三個孩子出生便是了。

倒是長孫無忌,天下大事就都交給他了。

長孫司空也確實沒閑著,就在汴梁朝野議論紛紛的時候。他進宮了。

據說那日長孫無忌在承慶殿待了很久,一直到了天黑宮門下鑰的時候才出來,至于他究竟和皇帝陛下談了些什么,就沒有人知道了。

總而言之。肯定是關乎儲君之位,天下大事的,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此后不過數日時間,事實便證明了這樣的猜想,首先是一道詔書的出現。一直備受冷落但是不曾被處置,有謀儲之嫌的魏王李泰是這道詔書的主角。

他果然徹底從皇位爭奪中出局了。

李世民一道詔書,數落了李泰的了種種不當行為,認為他有失仁厚,不守孝悌,褫奪親王爵位,改封為順陽郡王。

這個結果自然是比殺身之禍,廢為庶人要好得多,雖說只是個郡王,但好歹還是皇子。還是天潢貴胄。地位和待遇不會改變,好日子還是有的。

只是順陽郡王和當初不可一世,威風八面的魏王相比當真是天差地別,這對李泰而言算得上是莫大的打擊。

失了親王爵位,就等于和皇帝之位再無關聯,這對李泰而言打擊不小,畢竟哀莫大于心死。

更何況皇帝陛下為了徹底斷了他的念想,直接將他趕出了長安,讓其前去均州閉門思過。

如此一來,李泰是再無希望了。

那么有希望的是誰呢?吳王還是晉王呢?

所有人都是拭目以待。尤其是一些老成持重之人,他們心里很清楚,這事已經到了必須要決定的時候了。

儲位空懸,滿朝文物猜謎語可不是什么好現象。時間長了會出亂子的。這個時候很需要皇帝乾綱獨斷,早定人心。

今日之后的朝會上,這件事終于有了結論。

晉王李治,生性仁孝,敏達聰慧,為嫡出嗣子。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當這道詔書宣讀的時候,空懸許久的東宮太子之位總算是有個著落,各種各樣的猜疑也總算是塵埃落定。

這樣的結果對有個人而言并不覺得奇怪,畢竟晉王殿下是嫡出,背后有長孫無忌這個舅舅,還有太原王氏這個外戚的支持。

很多人這個時候才注意到,晉王殿下遙領并州大都督,而都督府長史是柱國大將李績。在得知李治被封為皇太子之后,他可是第一時間上疏恭賀,表示臣服。

這意味著什么?說明李績和晉王之間早有主仆之情啊,這個時候眾人才意識到晉王府背后的力量是何其強大。

眾人才想起當年晉王殿下前去河東平叛的往事,以及在定襄擊敗薛延陀的功勞,有心人則注意到在這一系列的事情背后,晉王府長史謝逸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如今晉王李治為東宮太子,身為長史的謝逸將會有怎樣的前程可想而知。不過讓眾人很奇怪的是,東宮屬官從太傅到洗馬并無謝逸的身影,而是房玄齡、蕭瑀和馬周等一干當朝重臣。

謝逸并未有一席之地,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皇帝陛下這牌出的真是夠亂啊,到底是什么心思呢?到底是君心難測,還是自己智謀不夠看不明白?

還有先前皇帝陛下是那樣的寵愛楊妃,不就是因為吳王殿下嗎?可是到最后怎么就突然轉變了方向改立了晉王,吳王李恪自始始終沒能回到長安來競爭,就這樣出局了。

有人覺得皇帝陛下的做法比較古怪,但是沒有人覺得皇帝陛下做的不妥,無論立李恪還是立李治,都有道理,所有人也都能接受。

畢竟一個居長,一個是嫡子,怎么著都說得過去。

但最終舍棄李恪而選了李治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晉王府背后那強大的力量?恐怕不盡然吧!

或者說確實有這方面的道理,但其中總得有個主次,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所有人都將目光對準了司空兼國舅長孫無忌,大家都想起了他與皇帝陛下的特殊關系,以及在當前朝局中的特殊地位。

也想起了那日子他入宮和皇帝陛下密談了很久的情形,現在看來,他們究竟談了些什么似乎顯而易見了。

李治能當上太子,看來真的是感謝這位好舅舅。(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唐朝敗家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