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1630 >>大明1630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美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美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28日  作者:克里斯韋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克里斯韋伯 | 大明1630 


“是,是,大人!”徐顯明的額頭上滲出了一層汗珠:“下官一定抓緊,一定要讓他們把吃下去的財物吐出來!”

“顯明,你理解錯了我的意思了!”劉成嘆了口氣:“我哪里是為了錢財?現在城都是我的了,外面是十萬大軍,要他們的性命都不過是舉手之勞,何況是財物?我要的是大義,明白嗎?天子被奸臣蒙蔽,他們欺上瞞下,魚肉百姓。.更新最快我劉成領邊軍入京,誅殺奸臣,彰顯其惡行,大白于天下。錢我要,大義我也要!記住,可以用刑,但不許打死了,口供筆錄都編成冊子送上來,人我要留著明正典刑!”

“是,是!”徐顯明這才明白過來,他想了想低聲道:“大人,您也知道虧空和漕倉盤根錯節,牽涉極廣,這個要是動起手來,恐怕不好收場呀!”

“哈哈,怎么,你怕了?”劉成笑道。

“是有些怕了!”徐顯明苦笑道:“大人,像這等事上面可以捅到皇親國戚、下面則是數十萬漕軍。大明兩百多年來也不是沒有人想在這方面下手,可結果都是不了了之,有的連自己身家性命都搭進去了。屬下能吃幾碗干飯心里還是有數的,如何敢趟這攤渾水!”

“顯明呀顯明,你當真是糊涂了!”劉成笑道:“盤根錯節如何,牽涉極廣又如何?我劉成一沒有親戚宗族,二沒有同年座師,找個媳婦還是個蒙古韃子,兩個義子一個是蒙古人,一個是女真人。一個人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你說這些人托門子能托到我門下來?大明兩百多年來沒人能對付的了他們是因為他們還想在大明這口鍋里面撈吃的,我劉成連這口鍋都要砸了,你還怕什么?你盡管放手去做,有十幾萬大軍給你撐腰,我就盼著有人起來鬧事,遼東那邊修路、挖礦、建設港口、筑壩缺人的很呢!”

徐顯明聽出劉成話里殺氣騰騰,禁不住打了個寒顫,下意識的低下了頭,應道:“是,是,屬下立刻去辦!”

劉成如何看不出徐顯明的膽怯,站起身來輕輕的拍了一下對方的肩膀,低聲道:“要做大事,就不要怕死人。這些城狐社鼠,幾百年來做了多少壞事?若不是他們,大明的天下又怎么會到今日這般田地?難道你忘了當初在陜西那千千萬萬的饑民嗎?朝廷才拿出多少錢糧來救濟?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是的,今日殺了他們會有人罵我們,但就算有人罵,有些事情也必須做,有些人也必須殺,是非功過留給后人評說便是了!”

徐顯明聽到劉成提起當初陜西饑荒的舊事,眼圈不由得一紅,低聲道:“陜西的事情,屬下這一輩子都忘不了,有時夜深人靜的時候一閉眼,當時的情景便浮現在眼前。大人您放心,我絕對不會手軟的!”說到這里,徐顯明便向劉成躬身行禮,轉身便向外走去。走廊的地板上傳來通通的腳步聲,顯然他此時的情緒十分激動。

劉成走出門口,看著部下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盡頭,嘆了口氣。作為一個由后世而來的穿越者,他這么做的用意自然要比方才和部下說的要深遠的多。自從隋煬帝開始推行科舉制開始,科舉制度在古代中國這片沃土上便茁壯成長,制度越發完備、公平,選拔出來的官員在整個政治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和重要性也在不斷提高。從一開始只不過是皇權用于招攬英雄,制衡勛貴士族的工具逐漸成為了封建國家選拔官員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到了宋代中期,與科舉制度而產生的庶族地主階層逐漸取代了原有的勛貴、士族,成為了封建士大夫階層的主流。即便是至高無上的皇權,也必須在承認與保護庶族地主階層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即“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毫無疑問,相對于科舉制興盛之前的察舉、舉孝廉、九品中正制等選拔官吏的制度來說,科舉制度是具有巨大的優越性的,選拔標準的客觀性、公平性、廣泛性等等都有利于從皇權能夠從最大的范圍內選拔出優秀的人才來填補官僚隊伍,并保持統治階層一定程度的新陳代謝以確保整個階層的活力,統治給予下層庶族地主中優秀人才一定的上升通道,獲得其支持,同時防止其由于絕望而投入農民起義的隊伍中,形成對封建國家的更大威脅。也正是因為科舉制度的這些優越性,雖然期間有反復,士大夫階層才能逐漸壓倒勛貴、外戚、宦官等其他集團,成為封建國家統治階層的主流、皇權的最重要基礎。

很多現代人將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與近代的公務員制度相提并論,并認為英國人正是從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中獲得啟發才建立了近代政府公務員制度。但如果將兩者稍一比較,就會發現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制度,近代的公務員制度產生的是政府的官吏,而科舉制度雖然也有選拔官員的功能(通常不產生小吏),但實際上最主要的功能是產生統治階級的成員。在公務員制度下,一個通過考試的成功者除非擔任具體的職位,否則他將不會有任何權力,與普通人并無任何區別;但在科舉制度下,即便只是通過最底層的考試成為一名生員,這個幸運兒就可以獲得若干的權利:自己和家人都無需參加政府征發的勞役,自己名下的一定數量的土地獲得免稅權,在被剝奪生員身份前無需不會遭到肉刑、囚禁等懲罰,在司法審判中獲得若干優勢等等。而且這些權利是無條件的即便他沒有擔任任何公職。

不難看出,在古代中國通過科舉考試的人就被立即躍升于眾人之上,相對于他的鄰人,他將在各方面都處于一種優勢的地位,而這些特權是被整個社會所承認并由國家暴力予以保護的。實際上科舉產生的是貴族,只不過這種貴族并非通過血緣產生,而是通過考試,而且無法傳承給下一代。如果說在科舉制度的開始貴族的色彩還不那么濃的話,但隨著從宋代開始“官吏分離”這一現象的出現,具體的行政事務越來越多的由吏員和幕僚承擔,而科舉產生的官員則輕松的坐而論道,科舉制度中的貴族色彩也愈來愈重了。哪怕一個舉人、進士賦閑在家,他依然可以憑借自己的身份參與政事,分享利益;而在職的官員甚至無法違逆地方縉紳的意志。到了明代,許多士大夫考取功名后卻不愿為官,寧可留在家鄉憑借自己的特權過著閑暇奢靡的生活。科舉考試越來越成為一個邁入統治階級的通行證而非選拔官員的渠道。這一階層的力量是如此的大,以至于甚至可以超越國家明代滅亡后,新生的滿清政權承認了前朝士子們的身份,并從中選拔自己所需要的官員,也正是在獲得了漢人士大夫階層的支持和承認后,滿清才能入主中原,建立新的帝國。

但正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樣,科舉制度在明代達到自己的頂峰,也走向了歷史的反面。這一制度的得益者從國家獲得各種各樣的特權,卻拒絕承擔統治階級應盡的義務。的確,相對于過去的各種選拔制度,科舉制度是有其優越性的,這也是士大夫集團在與勛貴、宦官、外戚、宗室統治階級內部小集團的斗爭中無往不勝的原因,但這一勝利越是徹底,越是巨大,封建國家本身也越是衰弱,因為在統治階級內部已經不存在別的集團能夠制衡士大夫集團,作為封建國家的最高代表皇權雖然竭盡一切努力來限制士大夫集團的無限膨脹,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刀刃總是削不到刀把的。這也是為什么滿清明明在諸多制度上相對于明代是倒退的,偏偏卻能達到封建國家的頂峰作為一個異族政權,皇權可以在更長的時間里利用滿蒙勛貴集團與漢族的異質性來制衡漢族士大夫集團,從而限制其特權的無限制膨脹,而當這一平衡被打破,滿清的滅亡也就是倒計時了。歷史就是這樣,并不是簡單的越是進步就越好,很多時候上前一大步,總是要后退一小步,否則就會扯到蛋。

作為來自后世的穿越者,劉成對這一現象看的更加深刻。為什么庶族地主階層為最大獲益者的科舉制度能夠在數百年的漫長戰斗中能夠擊敗其他制度,成為古代華夏世界的主流呢?乃至擁有強大武力的外族入侵者也必須采用其制度呢?(鄙視科舉制度的元王朝就是反例,所以其不到百年便滅亡了)原因非常簡單,自從唐代的莊園制度覆滅后,在接下來的數百年里東亞大地上占統治地位的是以小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而庶族地主階層是植根于這一經濟形態的,除非入侵者能夠改變這一經濟形態,否則就必須尋求庶族地主階層的支持,別無他途。這也是為何中國明清兩代資本主義經濟始終只是“萌芽”的真正原因。既然庶族地主階層在這一經濟模式和社會模式下可以確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為什么又要做出改變呢?也許改變能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但從長期來看卻會破壞有利的社會經濟模式,作為一個成熟的統治階級,士大夫們是明白如何取舍的。

而歷史上這一模式是被近代的堅船利炮和廉價商品打破的,擁有絕對武力和科技優勢的西方列強同時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摧毀了古老封建帝國和承載科舉制度的經濟土壤,迫使其做出改變。因此劉成不相信古代中國可以自己走進資本主義,原因非常簡單,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與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完美的鑲嵌在了一起,而一個完美的制度是沒有必要做出改變的,從上到下都覺得維持現狀便是最好。要想改變這一切唯有一個辦法借助一個外部的力量,將一切都全部打碎。

劉成一直以來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做準備,從個人來說,他并不在乎誰是皇帝,反正所有的十七世紀人都差不多。在他眼里,一個飽學鴻儒和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都一樣愚昧,也許后者還好教育一些,畢竟他們腦子里還沒有那么多自以為是的傲慢和偏見。穿越者的時間是寶貴的,要用在建立一個新世界上,他沒有興趣去一個個說服、教育那些頑固者,而打算使用更加簡單有效的辦法砍掉那些不愿意走進新世界的腦袋,死人不會有意見的。

“來人!”劉成突然大聲道。

“濟農大人!”一個侍衛跪了下來。

“你去把劉元老請來!”

“是,大人!”

看了看快步離去的侍衛,劉成回到書桌旁,取出紙筆開始憑借自己的記憶寫寫畫畫起來,等到劉宗敏走進屋子的時候,劉成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屬下拜見大人!”劉宗敏將手杖放到一旁,艱難的屈膝下拜行禮,劉成趕忙站起身來,笑道:“宗敏,你現在已經是元老了,在我面前無需下跪行禮了!”

“屬下不敢!”從劉宗敏的臉上表情看,顯然他還不是太明白“元老”這個稱號的含義。劉成笑了笑,也不再解釋,將方才自己花的那張簡略圖遞了過去:“來,你看看這張圖紙,能不能照著把這個機械造出來!”

劉宗敏接過圖紙,仔細看了起來,雖然劉成的筆跡有些凌亂,但還是可以看出大略的結構來,只是還看不出這機械的用途。他猶豫了一會,答道:“大人,看這樣子倒也不難,給我三天應該就能造出來,不過屬下還不知道這機械是干什么用的,怕造出來不合您的意思。”

“那你先猜猜是做什么用的?”

本書來自/book/html/39/39083/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1630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