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1406章孫可望的盤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06章孫可望的盤算

第1406章孫可望的盤算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30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作者:話凄涼分類:

嘉峪關以西三十里,青頭山腳下,白楊河邊上,入目的俱是一個個白包般的帳篷,一望無際,都是金軍的營帳。

整個營地占地極廣,幾乎鋪滿了青頭山腳,營內人馬穿梭,密密麻麻的士卒行走在營帳之間,人聲馬嘶滿營喧嘩,怕至少有六七萬人之多。

這些人中,有穿著金國衣甲的士卒,還有一半則是西域來的蒙古人,包著頭巾穿著白杉的突厥人,可以說是一個大雜燴。

從山頂往下看,整個營盤分為幾層,最中間是一個占地一畝的王帳,外面豎著一桿大腿粗,高三丈的王旗大纛,上書“安西王孫”四個金色的大字。

在大帳周圍,是金軍的營帳,頗有章法,營壘整肅。內圈的金軍營帳的外面,就是三部玉茲,以及葉爾羌人的營帳,布置的便比較隨意,顯得十分混亂。

整個營盤外,則是成群的馬匹和牛羊,在山腰和營盤外的草場上游蕩,白揚河兩岸都是成群結隊的牛羊。

要是中原,六萬余人的后勤壓力非常之大,但是金軍趕著牛羊作戰,邊走邊吃,邊吃邊養,卻相對沒有那么大的后勤壓力。

這正是金國安西王孫可望的大營,他糾集西域各小國和臣服的蒙古部落,共計馬步人馬六萬余人,東進至嘉峪關外,準備馳援金國。

不過,大軍走到嘉峪關外之后,便在青頭山和白楊河畔扎下營壘,不再往前一步。

此時大軍在青頭山腳下,已經駐扎了大半個月,營帳一望無際,帳外牛羊成群,場面十分壯觀。

金軍在此操練,士卒和糧草都還齊全,就等孫可望一聲令下,大軍便拔營出發。

不過孫可望卻并沒下令,他內心也正在糾結之中,他還在等待,等一個確切的消息傳來。

金國朝廷中,一直有兩派存在,一派是向東派,一派是向西派。

向東的以關中為核心,還是想與明朝爭一爭,他們雖然也支持向西擴張,但是他們的本意還是希望能通過向西來補充實力,為向東進取做準備,本質上還是想向東獲得更大的版圖和利益。

孟喬芳、韓朝宣、甚至吳三桂都可以看做這一派。畢竟逐鹿中原的思想深入人心,這一派占據了金國朝廷的主流。金國雖然處于劣勢,暫時沒有東進的實力,可是他們卻一直在加強關中的力量,與明朝形成對抗。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東出潼關,只是他們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

向西派則認為明金差距太大,金國不該對關東存在幻想,而是應該將重心西移,給予西域同關中一樣的政治地位,用同樣的資源甚至更多的資源來經營,繼續向西擴張,而不是調頭回來。

這一派勢力便單薄一些,基本就孫可望一人,虞胤也勉強算半個。

這兩條路線之間,其實是有沖突的。孫可望做為向西派,希望金國能留給他更多的資源,用于經營西域,然而朝中由向東派主導,使得孫可望不得不給關中輸送大量的毛皮和牛羊,限制了他在西域的發展。

不過,孫可望在路線上與金國雖有矛盾,但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此,他也離不開關中。

孫可望能將西域各部整合起來,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有絲綢之路存在,而絲路的關鍵就在關中,所以孫可望領兵前來。

保護絲綢之路,讓他能獲得關中的物資,同時能將從印度、波斯、東歐的貨物運來關中出售,保護整個貿易網絡,是孫可望出兵的唯一理由。

只是從他得到的消息來看,這次明朝來勢洶洶,加上金國經濟遭受重創,卻又讓他不敢冒然參戰。

清晨,白楊河兩岸,牧草芬芳,營盤內炊煙裊裊,孫可望領著部將站在青頭山的山腰間下望,眺望遠處嘉峪關的方向。

“王爺,大軍再此駐扎以有半月,這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卻是為何?”一旁心腹部將張勝,順著孫可望的目光眺望嘉峪關,有些擔心道:“萬一朝廷打勝了,怕是會責怪王爺,而朝廷打敗了,失去關中,那我們在西域的絲路也將難以為繼啊!”

張勝的話,說出了身后李企晨等將的擔心,其實他們心里,還是希望與明朝一拼的。

孫可望眺望東面,卻嘆了口氣對張勝道:“本王自起兵以來已經是幾起幾落,今日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根基,卻著實擔心再次失去。”

從崇禎三年,1630年開始隨著張獻忠起兵,到如今已經過去28年。在這近三十年的時間里,孫可望起起伏伏已經好幾次,其中大的起伏,四川一次,云南一次,而這一次是他第三次崛起。

人說事不過三,他心中有所預感,如果這一次再栽跟頭,那估計就再也沒有重新爬起來的機會。

這一是,他不可能連續四次好運,二是,不覺間他也快年近五十,沒有時間給他再次崛起,他也沒有那個精力從頭再來。

他這話讓張勝這樣的西軍老人,能感同身受,卻無法說服李企晨等將。

孫可望回過頭來,看了他們一眼,見幾人神情,于是又道:“你們放心,本王既然領兵來到嘉峪關外,自然是有萬全的打算的。”

“不知王爺是如何安排,我等必馬首是瞻。”張勝不禁在后抱拳。

眼下這個情況,孫可望確實因該有個明確的說法,只是他心里的想法有些大逆不道,他一直不曉得該怎么開口。

畢竟他現在的人馬,并不全部都是他的老西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到了河西之后,才慢慢招募過來,對金國有很大的認同感。

不過到了眼下這個時刻,他確實該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了,讓這些將領有個思想上的準備,他轉過身來看著眾將,沉聲說道:“本王已經派人去關中打探,所以關中有什么情況,本王都會很快知道。如果戰局對朝廷有利,那本王立刻揮師東進,助朝廷一臂之力。”

眾將聽到這里,不禁都點了點頭,軍閥嘛,總得考慮自己的利益。

如果孫可望就這么一頭扎進去,他們還不干了。

畢竟他們安西軍的利益不在關中和漢中,而是在西域,沒必要為孟喬芳、吳三桂打頭陣,萬一是坑,那他們豈不后悔莫及。

“要是戰局不利,那我們立刻退回去么?”張勝似乎明白了孫可望的意思。

如果關中大敗,那他們去了也于事無補,若是再被明軍打得損兵折將,不僅關中丟了,西域沒有兵力鎮著,恐怕也會大亂。

孫可望看了眾將一眼,他們似乎都能接受張勝的說法,不過孫可望搖了搖頭,“本王既然帶兵過來,豈能空手而回?這樣耗費糧草,又沒有好處的事情,本王是不會做的。”

他這話卻讓眾人微微一愣,李企晨驚訝道:“王爺,難道關中大敗,我們還要進軍?”

關中情況不妙,為了保存實力,不做無謂的犧牲,不進兵,情勢好的話,來個錦上添花,眾將都理解,可是知道關中情況不好,戰局不利,卻要進兵,這是什么套路?眾人臉上都有些驚訝,十分不解。

孫可望看看眾人,隨即托出他心中想法,開口問道,“這兩年在西域,我軍所向披靡,無論是向西還是向南,都能有一番作為,可是本王卻壓著你們,不讓你們繼續征戰,你們說是為什么?”

“王爺說過,因為兵馬不足,自己人太少,地方大了反而管不過來。”張勝抱拳回道。

李企晨等將聽了眼前忽然一亮,但隨即眉頭一皺,不禁說道:“王爺難道是想搶人口?”

如果金國打贏了,那東進派的市場便更大,孫可望只能屈從,繼續老實的做金國的安西王,可要是打輸了,金國丟了關中,那他覺得完全沒必要再聽金國朝廷的。

孫可望點點頭,“我們在西域最大的瓶頸就是自己人太少,缺乏人才。如果關中大敗,大金失去關中后,朝廷便不能為我們提供棉布、茶葉、鐵器、瓷器等貨物,我們想要在西域站穩腳跟,除了自己造之外,就只能和明朝通好,恢復商路。”

孫可望的意思很明顯,金國對于他而言,最大的利益關聯就是關中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孫可望需要的許多物資,都從關中而來。

如果金國失去關中,那金國朝廷對他而言,只是個吸血的累贅,不能帶來利益,反而會招來明朝的進攻。

只是這個時候,不幫忙也就罷了,反過來還捅金國一刀,那就有些不厚道了。

張勝微微點頭,可李企晨等人臉色都十分難看,這等于是落井下石,等于是與金國劃清界限了。

孫可望瞇著眼掃視眾人一眼,將眾人的表情都記在心里,等待眾人的表態……

一眾將領感受到他的目光,心里不禁一顫,低著頭,額頭冒出冷汗……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