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世宗篇3 氣質不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世祖 >>漢世祖最新章節列表 >> 世宗篇3 氣質不同

世宗篇3 氣質不同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8日  作者:羋黍離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羋黍離 | 漢世祖 
正文


熱門、、、、、、、、、、、、、、

從新皇登基開始,大漢帝國屬于康宗劉文澎的時代,也就徹底過去了。包括劉文濟在內的歷屆大漢皇帝,論繼位之平順,國勢之穩定,處境之優越,沒有誰比得上劉文澎。

然而,八年的時間下來,今時之帝國比之平康初年,也發生了大變樣,狀況不是那般良好。

皇權勢弱,朝政不穩,政治也難談清明,權貴之間矛盾重重,吏治又如脫韁野馬般失去約束,冗官冗員,奢靡、攀比之風再起,太宗時代的種種規矩與優良作風被打破......

唯一值得稱道的,或許在于民間經濟依舊極富活力,取得了更進一步發展,但貧富差距的拉大緊隨其后,地方宗族豪強、鄉紳地主猖獗之勢復萌。

而從雍熙盛世,發展到平康“小康”,康宗劉文澎顯然身負不可推卸之責任,畢竟,他不是真正的小皇帝,具備足夠的自理能力。

然在康宗的立場去自省,似乎又有幾分值得“理解”的地方。平心而論,康宗或許不英明,但足夠聰明;他荒唐任性,但并不殘暴;他好樂怠政,自尊自得,處事唯心,化國器為私用,視天下為私產,但對國家之傷害,或許還比不上史冊上諸多“有為”之明君的功業之心帶來的負面效果。

終康宗時代,雖然排擠了不少功勛老臣,貶逐了不少忠正之士,但從未擅殺大臣。或許并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那些功臣耆老,但對于大部分人,還是給了一份基本的體面。

說到底,拋開皇帝的身份不談,康宗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處在了一個不那么適合他的位置上。傲慢、虛榮,沒有進取心,祖宗傳給他一份堪稱歷史之最的龐大資產,天下財貨、億兆子民,任他予取予求,在世界祥和、大志不足的情況下,不享受,不揮霍,不浪費,又讓他做什么?

以世祖、太宗的標準去要求康宗,簡直是對他的苛求,他是個凡人,有凡人的貪惡私欲,他的所作所為,也完全符合大部分封建專制君主的作風與標準。

事實上,一直到死,康宗都還得感謝世祖、太宗二帝,尤其是太宗皇帝。若不是他們留下的帝國底子夠厚,經得起他造,或許“康”這個廟號都輪不到他。

若是換一個歷史時期,相同的作為,或許“僖”、“熹”、“閔”、“質”之類的廟號就給他安排上了。

關于康宗廟謚,朝廷內部也經過一番討論,著實費了一些腦筋。惡謚是不可能的,否則平康時代的公卿大臣們何以自處,又將何以謝天下?溢美之謚又不能唯心地給,最終給了“康”這樣一個非傳統的上號,謚號也要“短”很多,曰睿明武閔孝皇帝,實在是沒法再往他臉上貼金了......

當然,站在新君劉文濟的立場上,或許更傾向于康宗一個下謚,不過,最終他還是認可了群臣的建議。從年號,到先帝謚號,劉文濟都是一貫的從諫如流,這也是端拱時代劉文濟治政的基調。

康宗畢竟是走了,給初登大寶的劉文濟留下的,則是一個極其復雜且麻煩的局面,大漢帝國顯然又染病了,這一回,則需要劉文濟這個“醫者”來診斷、治療。

而在此之前,他真正要做的,還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位,這是一切作為的基礎。對此,即便沒有蕭太妃的提醒,他也有充分的思考與認識。

問題是嚴重的,挑戰是艱巨的,然而,對劉文濟來說,再難也難不過十數年失望乃至絕望的堅持與煎熬,難不過地數年如一日的抱病在床、蟄伏觀望。

當劉文濟登上御座,安居龍床,安然地接受公卿百官、諸國使節朝拜時,他便知道,最艱難的時刻已然過去,“皇帝至尊”就是他最大的底氣與自信來源。

劉文濟可不是稚嫩的劉文澎,從小飽受世祖、太宗熏陶,又在帝國體制內摸爬滾打二十余年,經受過的磨難與歷練,讓他從思想到眼光上都充滿了睿智,對帝國的人、事、制度,他看得可遠比劉文澎要清晰、深刻,當他坐到皇帝這個位置上時,也更懂得怎么發揮其功能。

繼位之初,重重壓力,種種麻煩,就不斷向劉文濟襲來,即便他已經表現得足夠隨和、無害,但仍舊有人不斷地來試探他。

但麻煩再多,說到底也是人的問題,把握好朝廷的人情變化,處理好與權貴們的人際關系,即便暫時事無所成,劉文濟至少能做到穩如泰山。

在新朝的人事問題上,劉文濟干預的并不多,尤其在代表著帝國權力中心的廣政殿政事堂內,基本維持著康宗后期的配置。

而這樣的結構,固然使得貴族勢大,但于還沒站穩腳跟的劉文濟來說,卻有其一利,至少他先天地就獲得來自寇準、徐士廉、向敏中、王欽若的支持,而這四人,已經帝國廣大庶族官僚群體在中樞的代言人了,遠不比當初。

要知道,當初庶族官僚其勢最盛時,至少在中樞層面,是要蓋過勛貴官僚的。當然,這也需辨證地排除皇帝影響之后再去看待,而整個康宗時代的發展,似乎也說明了一件事,在當下的大漢帝國,最終還是由功勛貴族們說了算......

至于尚書令王旦,他的倒臺是必然的,鎮不住場子是一方面,劉文濟繼位過程中的波折也需要有人買單。作為“首相”,從他站在慕容太后一邊開始,不成功,那就只有下馬。

不過,劉文濟顧念其三朝老臣,及過往功勞,給了他一份體面,讓他出任山陵使,監造康宗陵墓以及日后的國葬儀式。

這里需要提一下,在趙王出山,力挺立長,朝廷在劉文濟繼位事宜上達成共識后,才繼續康宗的后事,劉文濟登基,也是按照“以日易月”原則在國喪結束之后。

不過,康宗生前未建陵寢,因此,屬于他的“安寧”還在緊急修建之中,距離大葬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梓宮還得停放在垂拱殿。

為表尊重,劉文濟在登基后,把自己理政視事的寢宮,選在了世祖晚年常居的萬歲殿。于是乎,端拱皇帝,不住垂拱殿......

而劉文濟對王旦的安排,一干權貴們看在眼里,多表示滿意,至少這份謹慎、寬容的姿態,值得贊揚,比起康宗的荒誕不經、難以捉摸,剛上臺的劉文濟表現得可太讓人舒服了。

王旦罷相,大抵是朝局影響最小的一次“首相遜位”了,而比起此事帶來的影響,還是尚書令這個職位本身更讓人期待。到端拱元年,尚書令大漢帝國首相的地位與職權,已經徹底鞏固了,這就是輔佐天子秉執朝政、治理國家的百官魁首。

而在劉文濟時代剛剛開啟的時候,這個職位,不是僅靠皇帝支持,就能夠立足的。對于尚書令的繼位人選,劉文濟首先請鼎力支持他的趙王劉昉擔任。

結果并不出乎他的意料,劉昉直接拒絕,完全不是那種擔心皇帝猜忌的感覺,只是很從容地向劉文濟交待了三言兩語,讓他好自為之,善待臣民。

對于劉文濟的資質、器量與能力,早在當年南巡之時,劉昉就有深刻的認識了,至今記憶猶新。朝廷內外,在看待新皇劉文濟的問題上,只有少數人能看得清楚,趙王劉昉顯然是其一。

而面對趙王一番坦誠的交待,劉文濟也如釋重負一般,向他躬身行禮,彎腰九十度那種。

同時,為表感謝,劉文濟又在后來追封折太妃為皇后,謚號孝誠皇后。當年魯王為此事直接被趕出朝堂,當時朝中群議不斷,而到劉文濟,辦成就像喝水一般簡單,滿朝上下,只有贊同,幾無反對。

而此舉,毫無疑問,讓劉文濟得到了折皇后所出那數十名子子孫孫的認同與支持。

另外一個大功臣楊業,劉文濟也沒忽視,當然讓退休多年、年逾八旬的楊老太師出山為相,是不大現實的,因此劉文濟請楊延昭為相,還給了一個“出將入相”的理由,結果同樣為楊延昭所拒,請皇帝另則賢良。

由于楊皇后的關系,楊氏在朝中的處境多少有那么些敏感,若不是老楊業本著一顆對先帝、對帝國的赤膽忠心,絕不會貿然開言的。

再之后,皇帝劉文濟方繼續表現著他的“從諫如流”,采納群臣之建議,由財政使向德明繼任尚書令,主持朝政運轉。而這件事,首先就引起了吏部尚書劉繼昌(徐王劉承赟之子)的不滿,這個宗室老臣,在年紀越發年邁的情況下,則越發渴望登頂。

當年,吏部尚書被呂蒙正給頂了,如今,尚書令近在眼前,又被向德明頂了,心中自然不甘。于是,朝廷中樞在端拱時代,是以尚書令與吏部尚書之間的角力展開的。

在這方面,出身、資歷、功勞、能力都足夠深厚向德明,是一點都不怵劉繼昌,而皇帝劉文濟,則于其側,默默觀察,等待,等待一個把這些老貴清退的機會,當然,哪怕是熬也能熬死他們,一個個年逾六旬,能有多少年?

當然,比起朝堂之上那些看起來影響重大的人事變動,劉文濟真正插手或者說在意的只有幾個職位,并且都讓他辦成了。

首先,以關內都指揮使折惟昌為巡檢司都指揮使。折惟昌,代國公折從阮曾孫,已故代郡公折惟正之弟。

又以蕭惠擔任大內軍副都指揮使,主要負責御前諸班,同時,曹利用調入中樞,任為內閣學士兼知制誥。

當然,蕭恭是不會被遺忘的,劉文濟任命其為少府。前少府劉規,于平康九年春,在一場倒春寒中,猝然而逝,生前無病無災的,也算無疾而終。

雖然是個宦官,但歷侍三代君王,并且風格迥異,而能夠以一宦官之身,掌握帝國少府這個龐大的皇室財產機構三十余年,就足以留名史冊了。

同時,劉規其人雖死,但他在少府多年任職中,構建完善的一整套事務、財務、人事管理制度,卻徹底留了下來。做事易,立規矩難,這才是劉規最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能在少府之職上干三十多年的根本原因,如果僅僅靠取悅皇帝,那是遠遠不夠。

當然,于皇權而言,作用重要的特務機構,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劉文濟收入彀中。梟部,鄭元果如其言,在劉文濟登基之后,就主動告老,請求回鄉歸養,劉文濟同意了,除了賜他大量金銀財貨之外,還授予三品文散官以及金紫服飾,給他一個厚重的恩典,讓他榮歸故里,養老傳家。

名噪一時的皇城使王約,則為此前的三心二意、首鼠兩端付出了代價,當然,念其幾十年伺候兩代先帝還算盡心盡力,沒有殺他,而是流放南洋,讓他帶著自己的財產、侍從乃至姬妾、子孫(宦官與女人和子女并不絕緣),遠離大陸,永別朝廷。王約雖然心中不甘,但最后還是叩頭謝恩。

相比之下,一直觀望的林特卻留了下來,當然不是留在武德使的位置上,劉文濟在與他進行一番談話,仔細審視過此人之后,以其為東南轉運使。對林特來說,這可是一個意義重大的任命,自是千恩萬謝,當場就給劉文濟跪了,大表忠誠。

上一個這樣待遇的人,還是王玄真,而王玄真后來的際遇,至今仍是特務系統中所有人心目中的榜樣,甚至拜相,甚至成為輔政大臣,即便后來遭到排擠,那也是特殊出身臣子能夠達到的巔峰(壽國公李少游雖然負責武德司的具體創立,但并不能單純以特務臣子來看待。)

繼位之初,劉文濟的一系列操作,邀名務虛也好,務實取利也好,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打造一條鞏固他這個皇位的護城河,很成功。

等到端拱元年夏六月的時候,劉文濟已經徹底坐穩皇位了,而幾個月間,他雖然在朝廷之中發話不多,但朝廷內部,卻沒人敢像康宗初期那般小覷乃至忽視皇帝的意見,這似乎,就是皇帝氣質的不同造成的效果......


上一章  |  漢世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