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第490章 遼東的最后一個敵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0章 遼東的最后一個敵人

第490章 遼東的最后一個敵人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一只橘貓壓海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只橘貓壓海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遼東叛亂,從元和四年初持續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年半的時間。

在整整一年半的時間內,在各方的勢力的瘋狂肆虐之下,富庶的遼東腹地已經十室九空,幾乎成為了一片廢墟。

作為前期叛亂的主力,成為了擊垮遼東數量不多的唐軍的主力。

憑借先發優勢,遼東諸族在叛亂的前期攫取了大量的資源和財富。

但是在后續持續的動亂中,后續包括唐軍在內各種力量進攻之下潰敗,從開始到潰敗,遼東諸族損失了至少二十萬的人口,其中至少有十萬是他們的青壯。

雖然在早期的劫掠中他們獲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根本就無法彌補人口,尤其是青壯年損失沒有十年的時間根本就無法彌補。

從室韋到奚,從契丹到從女真,從回鶻到靺鞨,整個遼東地區所有參與叛亂的異族,幾乎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新羅、百濟這兩個半島國家,在叛亂的前期保持中立,當唐軍的防御體系崩潰之后介入。

中期介入之后,憑借人數的優勢和遼東戰力真空,一度占據了大半遼東的土地。

然而當第五輪抵達掌控了遼東戰局之后,空有人數優勢,戰斗力為渣渣的新羅和百濟人淪為了戰場上的炮灰。

在叛亂后期,隨著唐軍在半島的登陸,新羅、百濟的王族已經被俘,新羅和百濟已經徹底名存實亡。

高句麗,在李師道的策劃之下,在覆滅百年之后成功復國,一度占據了遼東腹地半數的土地,在表面上重新成為遼東第一強國。

然而,李愬所部突入遼東之后,幾次大規模的運動戰,將復國后的高句麗外強中干展現的淋漓盡致。

叛亂進入后期,在李愬的統籌之下,在水軍的護送和掩護之下,唐軍的大規模登陸,好不容易復國的高句麗再次覆滅。

這一次,殘存的高句麗王族被徹底鏟除代價,高句麗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已經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

島國,或者說李師道,作為遼東叛亂的真正策動者和引發者,一度實際上掌控了除卻渤海國之外的整個遼東。

遼東加上島國,再加上半島,李師道掌控的人口也超過千萬,掌控的土地也超越百萬。

在紙面上已經擁有和大唐掰腕子的實力。

然而,隨著膠東水師的覆滅,入寇大唐的倭兵被誅殺,郭戎、李愬***軍的推進,李師道曾經掌控的東西一點一點的全部失去。

當第五輪出征的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時候,李師道在整個遼東整整二十年的準備、運作、投資其實已經徹底化為泡影。

不僅如此,李師道手中僅有的島國,也被李愬死死的盯著。

至于李唐,雖然遼東駐軍屬于平盧鎮管轄,但是從大的范圍來說,遼東依舊是大唐的領土。

在一年半的動亂中,

被滅百年的高句麗復國,

已經被打趴下的幾個附屬國反叛,

以邊堡為核心的遼東防線全線崩潰,

數萬精銳的遼東駐軍,在各方力量的反復沖擊下損失殆盡,

遼東的百萬人口損失殆盡,

經營了百年的遼東變成了一片廢墟。

隨著郭戎、李愬水陸并進,打到現在,遼東基本上收回了,復國的高句麗被滅了,反叛的新羅、百濟也名存實亡,但是這種程度的損失依舊難以就估量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唐依舊是整個遼東叛亂損失最大的一方。

遼東諸族、新羅、百濟、高句麗、李師道乃至李唐,有一個算一個,在這場規模浩大的叛亂中損失慘重,除了一家之外,那就是渤海國。

當遼東諸族第一波開始發動叛亂的時候,渤海國在調集兵馬,整軍備戰。

當唐軍在遼東的防線被摧毀,早就準備就緒的渤海國兵馬開始以平叛的名義進入遼東。

當李愬率領的河北軍進入遼東,在遼東平原上方穿插、迂回,在遼東大殺四方,把遼東諸族、遼東叛軍、新羅、百濟、高句麗叛軍殺得心驚肉跳的時候,渤海的精銳兵馬出現。

打著幫大唐平叛出擊的渤海國的兵馬并沒有對李愬動手,而是趁著李愬將遼東腹地攪合的天翻地覆的機會繼續大范圍侵占遼東的土地。

鑒于大環境如此,

直到有一天,他們擋在了李愬穿插迂回的道路上,將李愬的活動空間壓縮了超過六成。

無奈之下,已經占據了優勢的李愬不得不放棄了剛剛取得的優勢,帶領能帶上的一切,一路南下退守遼東半島。

第五輪受命來到遼東之后,開始瘋狂的抽調兵力進攻退守遼東的李愬,趁著叛軍遼東腹地兵力空虛,再加上天氣還沒有轉冷,渤海軍一邊繼續蠶食土地和城鎮,一邊開始從被占領的土地上遷移人口、物資、糧草、財富。

當寒冬來臨,第五輪主力回撤的時候,整個遼東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經沒有了半個人影。

沒錯,渤海國撤軍了,不僅渤海國的大軍撤走了,還帶走了他們所能弄到的一切,比如人口,比如金銀,比如糧食,比如……

根據李愬的估算,整個遼東叛亂期間,渤海國從遼東腹地強行遷移了近三十萬男女老幼,更攫取了數不清的糧食和財富。

可以說,當其他勢力在遼東人腦子打成狗腦子的時候,渤海國卻在不聲不響之間成為了這場叛亂背后真正的贏家。

原本,郭戎和李愬對于渤海國也是無可奈何。

渤海國確實參與了叛亂,但是,從一開始渤海國出兵的名義就是幫助大唐平叛,而且他們出兵的還有正當的理由,因為他們受到了劉總協助平叛的邀請。

雖然劉總后來撕下了偽裝,直接叛唐,甚至被削掉了在大唐的正式職務,但是在叛亂初期,劉總還是貨真價實的,朝廷必須承認御史中丞、盧龍節度使,確實有資格向附屬國發出這種邀請。

進入遼東之后,他們并沒有直接對唐軍動手,相反還在一定程度上進攻了叛軍,后來更是直接退出了占領的土地。

雖然帶走了大量的的人口、物資、財富,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這并不足以支撐李愬和郭戎對渤海國用兵。

或者說,如果李愬和郭戎以這個理由對渤海國用兵,也只能施以懲戒。

但是,以郭戎、李愬的想法,還有野心大的沒邊的李純的眼中,懲戒怎么可能是他們所希望的。

只不過,就連郭戎和李愬在苦思冥想,想要找到機會收拾渤海國的時候,于謙手中的偵察兵驚喜的發現,去年冬天退回渤海的渤海國兵馬,在過年之后,準確說第五輪將遼東的人口,資源抽調一空之后又回來了。

剛開始,這幫渤海人還是小心翼翼,偷偷摸摸,隨著時間變長,深入越遠,對遼東的情況了解越多,渤海人的規模擴大,行軍也不再小心翼翼。

于是乎,郭戎、李愬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關門打狗。

于是,有了莫靈均取道拔野古、興安嶺、室韋,突襲延津州,

于是,有了水師占領鴨綠江的出海口,有了榮成衛戰兵坐船沿著

鴨綠江一路束流而上,直接占領的國內城。

郭戎和李愬的想法非常簡單,如果渤海人見好就收,或者知道自己的自己處境那就從嚴謹后和國內城出兵,截斷入寇渤海人的退路,這些渤海人的腦袋,成為李愬和郭戎進攻的引子。

如果渤海人徹底瘋狂,一路西進,那延津州和國內城同樣會成為了扼住渤海軍命運的咽喉。

在李愬看來,這一次,渤海人的理智被野心壓倒了。

這一次他們并沒有收手,尤其是在得知回鶻騎兵(拔野古)在剩余的遼東腹地肆虐之后,渤海國的***、軍將、行伍再次兩眼放光。

在他們看來,這又是一次合理進入大唐境內平叛的機會。

不僅如此。

第五輪可以把走投無路的安宗昱當成炮灰放在自己的面前,那么,如果第五輪的叛軍真的能擋住大唐的兵馬,那么渤海國為什么不能把同樣走投無路的第五輪當成自己的炮灰。

于是乎,興奮到了極點的渤海國的大軍放下羞澀,放下矜持,放下偽裝,甚至連偵察和防護都沒做,在完全不知道唐軍已經進入遼東的情況下,開始長驅直入。

殊不知,渤海人所看到的一切,正是在李愬授意之下,于謙麾下大量偵察兵努力的結果,而渤海人所做的,也正是李愬希望他們做的。

十幾萬兵馬直接殺到了遼東腹地的中心位置,開始和在遼東腹地瘋狂的燒燒擄掠的拔野古騎兵交戰。

趁著渤海大軍和拔野古騎兵交戰的機會,李愬調集兵馬,顯示完成率了對第五輪出擊兵馬的包圍,完成了對第五輪偏師的進攻,最終全殲了出擊的十幾萬遼東叛軍主力。

十幾萬叛軍全軍覆沒,拔野古的騎兵在渤海國的圍殲之下幾乎全滅,而渤海國的大軍在拔野古騎兵的決死突擊之下同樣損失慘重。

戰斗的結果是完美的,但是只有李愬知道這一次作戰的驚險之處。后有強敵,前有大軍,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其實,在最危急的時候林宇說的那句話沒錯,李愬確實在襄平城留下了四千精銳的步卒。

但是,這些步卒卻不僅僅是林宇的的底牌,更是林宇拿來防止渤海國大軍直接抄自己后路的可能。

沒有人知道,整個作戰期間,李愬一刻鐘都沒有離開過襄平,同樣沒有離開的是被李愬留下的四千步卒。

好在天佑大唐,這一次的渤海人并沒有如同之前一樣的靈活,沒有之前的那種靈動,沒有之前讓人無法琢磨的感覺。

如果一定要李愬給渤海人一個評價,那就是渤海人靈光一閃之后,重新恢復了貪婪和庸碌的本質。

事實上,李愬的感覺和判斷幾乎沒有錯誤。

因為,渤海國對于唐軍,禁軍的了解本質上自一個人,來自一個如同幽靈一樣的人,曾經宦官首領的義子,前神策軍左廂護軍中尉陳宏志。

事實上,從遼東叛亂開始之后,離開了河北的陳宏志就再一次來到了渤海,成為了渤海國王大元瑜的座上賓,也憑借大元瑜成為了渤海國實際主政者。

然而,作為逃亡者,作為活死人的陳宏志終究沒有機會近距離貼近長安禁軍,所以他雖然知道唐軍厲害,但是對于唐軍,尤其是長安唐軍到底多厲害并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

陳宏志不知道,那位置相比較中原偏僻到了極點的渤海人就更不可能詳細的了解長安禁軍,尤其是遼西走廊長達兩年的封鎖,更斷絕了他們和中原的任何聯系。

不僅如此,他們對于唐軍的,尤其是長安禁軍的編制和存在更是一無所知,自然也不可能知道禁軍中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偵察兵。

饒是如此,陳宏志依舊用他在逃亡過程中磨煉出來的視

野和智慧,在大元瑜的支持之下,在遼東叛亂中成為了唯一的獲利一方。

然而,常年的逃亡,連年的串聯,早就將陳宏志的身體消耗殆盡,等到他最后一次來到渤海的時候已經接近油盡燈枯。

完成了最后指揮渤海大軍回撤之后,陳宏志就已經只剩下一口氣而已,這種情況下,顯然無法繼續執掌渤海國的國政和戰事。

渤海國的一切重新回到了渤海人的手中。

遠在襄平的李愬自然不可能知道這些,但是這一些對李愬來說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殲滅了第五輪出征的兵馬之后,他終于擺脫了腹背受敵的狀態,可以將所有的注意力和兵力集中到渤海國兵馬的身上。

至于第五輪,自然由郭戎去收拾。

于是,李愬并沒有向柳城派兵,而是趁著郭戎向柳城進軍的時間,重新調配了兵馬,重新設置了陷阱。

在李愬布設的陷阱之下,基本上殲滅了拔野古騎兵之后信心爆棚的渤海人開始大踏步的向著遼東腹地最重要的重鎮襄平前進。

相關


上一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