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第503章 毀其城,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3章 毀其城,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第503章 毀其城,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一只橘貓壓海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只橘貓壓海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玄幻奇幻


戰場上的戰斗還在繼續,然而當重騎兵入場的時候,結局就已經被注定。

從甕城中出擊的重騎兵的數量不多,滿打滿算也只有兩千騎,但是這兩千騎兵組成的三個鋒失陣,在潰散的渤海人面前等等同于三把鋒銳而強悍的利刃,僅僅幾個沖鋒,就直接將潰散的渤海人徹底的切開,撕碎。

三支重騎兵組成的鋒失陣,如同三把鋒銳的尖刀,輕輕松松的將潰散的渤海軍切開,撕碎。

以陌刀兵為核心緩緩推進的重步兵則化身為了堅實的砧板,承接下來這些被利刃切下的潰兵。

換裝之后的弓箭手,步步跟進的弩手則成為了最后一步,將落到了砧板上的渤海潰兵徹底的碾碎。

在重步兵、重騎兵、弓箭手、弩手的碾壓之下,渤海人將兵敗如山倒展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不是所有的渤海人都在第一時間被重騎兵切開,然后被碾碎,相當一部分的渤海人發現了戰況不妙之后選擇了逃竄。

有些人逃往了營地,試圖憑借營地抵御唐軍的進攻,

有些人逃往了曠野,試圖憑借曠野躲避唐軍的追殺,

還有些人,則已經徹底失去了理智,漫無目的的四散而逃。

然而,他們只看到了正面唐軍重騎兵的無敵,只看到了重步兵的無畏,只看到了弓弩手的無所不能,卻不知道近四萬的騎兵,在莫靈均和董嘉兩位騎兵將領的統帥之前早就在戰場的外圍布下了天羅地網。

本著知己知彼的原則,在進軍遼東之前,郭戎請留守長安的韓愈等人幫自己查閱的唐廷關于渤海國的所有資料。

關于渤海國的建立,韓愈的總結非常簡單。

趁著營州之亂的機會,靺鞨人的初代首領大祚榮,與武周打了場天門嶺之戰,繼而誕生了渤海國。

如果用有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以武開國。

因為領土面積,人口,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渤海國終究不可能建立一支能夠和李唐比肩的龐大軍隊。

但是,開國之后渤海依舊彷照唐軍的制度,組建了包括禁軍、府兵、邊軍在內完整的體系和制度。

從大祚榮開始,本著全民皆兵的原則,渤海人花費了十數年的時間彷照府兵制設置了近百個軍府,并彷照大唐的十六衛設置了渤海人的十衛,統帥數以十萬計算的渤海府兵。

左右神策軍和左右三軍一百二十司,這是渤海國的禁軍,而這六萬禁軍是渤海國的常備軍,也是渤海國最核心的戰力。

渤海國在西部邊境重鎮扶余府等地,渤海人同樣設置了數支精銳的兵馬,用來防御比他們更加野蠻的遼東諸族,這些兵馬的數量同樣達到了五六萬人之多。

十萬府兵、六萬禁軍,五萬邊軍,這就是整個渤海國賴以為生的基礎,也是其成為“海東盛國”的重要支柱。

此次出擊遼東的渤海兵馬總數約為十五萬,乍一看數量或許不是特別多,但是這已經是渤海除卻防備遼東蠻族襲擊之外的禁軍加上府兵的總和,幾乎等同于渤海國全部的機動兵力。

這十五萬人一旦覆滅,就等于整個渤海國的根基被拔除了大半,在郭戎和李愬率領的大軍而李愬的想法就是將這十五萬人全部留下。

元和五年,六月二十八,大唐安東大都護、營州刺史李愬率領的近十萬唐軍和寶海熊衛大將軍胥要德率領的十五萬渤海軍在襄平城下進行了最后的決戰。

大戰從清晨尹始,一直持續到了接近黃昏時分。

最終,李愬以戰損五千人為代價,斬首八萬,俘敵七萬,渤海國最精銳的十五萬兵馬全軍覆沒。

七月十六,郭戎率領平叛軍主力抵達襄平和李愬所部成功會師。

郭戎和李愬會面之后,隨即召集襄平所有尉官以上級別軍校進行了一次規模龐大的軍議。

在軍議中,郭戎拿出了安北都護府和隴西隴南的例子,隨后關于包括渤海、新羅、百濟在內的整個大遼東的攻略被初步制定。

七月十八,郭戎、李愬為首,整個平遼大軍所有八十三名校級以上軍校聯名上書長安。

雖然長安的回復不會在短時間內傳回,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李純這樣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絕對不會拒絕這兩位名將和所有平遼軍中高級將領的提議。

隨著策略的基本制定,不等長安的反饋,繼續留在遼東的各路兵馬已經按照預設開始向整個遼東進軍。

與此同時,因為遼東那個之戰被臨時抽調兵馬開始陸續返回原有的駐地或者從屬。

來自朔方、振武軍的騎兵們簡單的洗刷戰馬,返回大唐的西北邊境;

來自宣武、淮西、河東等地的藩鎮軍/地方軍,則穿越遼西走廊,重新返回了大唐腹地;

來自膠東半島、遼東半島的威海衛、榮成衛、金山衛等海防衛軍也陸續的回到海邊,準備乘船,在水師的運送之下,重新返回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

隨著各支助拳兵馬的撤離,郭戎、李愬手中的力量已經變成了長安禁軍和安東軍,兵力的數量從近三十萬銳減到了只有十萬人。

嚴格意義上來說,雖然人數減少了,但是在正面戰場的戰斗力卻幾乎沒有任何的損耗。

畢竟剩下的都是長纓軍、左威衛一類真正的長安禁軍,那可是整個大唐,乃至整個冷兵器時代真正的巔峰戰力。

更重要的時候,除卻做這些表面上的冷兵器,長纓軍中可是有在禁軍中都少有的火器營編制的,那可是真正的熱兵器,

剩余少數不屬于長安禁軍的,也屬于李愬麾下安東都護府。

而李愬這支安東都護府的護軍則是以曾經跟隨李愬北上遼東的河北軍為班底,而那支河北軍的骨干則是當時北衙四軍后備兵。

戰斗力比之長安禁軍略低,但是低的有限,在實戰經驗上更是碾壓絕大部分長安禁軍。

戰斗力沒有太大幅度的下降不假,在硬碰硬的戰斗中可以吊打任何一支敵軍不假。

但是相比較整個大遼東廣闊的,區區十萬初頭的兵力就顯得不夠用了,就如同一滴水被滴入了海洋一般被稀釋的無影無蹤。

只不過,對于這種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郭戎和李愬卻沒有半分的不安和迷茫,因為這種情況本就在兩人的預料之中。

而且,從一開始,兩人就有完整的應對方案和思路。此時此刻,留在遼東的唐軍數量確實少了很多,但是留在這里的其他人卻不少。

這其中有“半島三廢”——新羅人、百濟人、高句麗遺民;

這其中有“遼東蠻族”——契丹人、靺鞨人、突厥、室韋人;

而這些,正好也是遼東以及“大遼東”區域內主要的異族。

對于如何處理,收拾,利用異族,郭戎、李愬早就有了一整套完整的體系。

拉一幫,打一幫,扶持一幫,使得沒有任何一幫能夠成為整個地區強大力量。

揍一族,親一族,打壓一族,使得沒有任何一族能成為整個地區的核心族群。

屠一群,養一群,放縱一群,使得看似平靜的整個區域陷入無修正的的弄亂。

也只有這種看似平靜,實際上混亂的環境才需要一直強悍到讓所有人畏懼的力量來保持穩定、和平和安靜。

也只有這種看起來強敵環伺,但實際上一盤散沙的局面,才能憑借人數少,但是戰斗力驚人的唐人,唐軍,牢牢的將整個區域徹底掌控。

而很湊巧的是,郭戎在柳城,李愬在襄平,都俘虜了大量的亂軍和叛軍,這些被俘的同樣是以“半島三廢”為主的新羅、百濟、高句麗,還有“遼東蠻族”的契丹、靺鞨等民族。

根據自己和李愬在隴西、隴南、漠北的成功經驗,短短幾天的時間,就從幾十萬被俘的兵馬中遴選出了數量接近十萬的備選人手。

人員遴選完畢之后,對于那些被挑選出來的俘虜們進行洗腦。

隨后,郭戎和李愬彷照漠北的情況,從禁軍和安東軍中精選資歷、忠誠、戰意都能夠得到的老卒退出現役,永久性的扎根在這片荒蕪,偏僻的土地上。

當然,作為大唐在這里的具象化表現,老卒們在這里退役所能夠獲得的將超出想象。

洗腦完成之后,以這些提前退役的老卒為骨干和軍校,以被洗腦后的俘虜作為只要填充,彷照禁軍的編制和模式,利用被收繳的軍械,大規模的組建“唐協軍!”

雖然在戰斗力上無法和禁軍、安東軍相提并論,但是在唐軍先進理念,較好的裝備,以唐軍老卒作為骨干的因素之下,戰斗力依舊超出了絕大多數遼東本地的異族和蠻族,

更重要的時候,這些本就熟悉遼東的天氣、環境、氣候的唐協軍卻可以成為唐軍的眼睛,耳朵,四支,雙手,成為唐軍最好的劊子手和行刑人。

元和四年,在“國師”陳宏志的指揮之下,渤海大軍第一次入寇遼東滿載而歸,使得渤海人徹底的被貪婪所蒙蔽。

在“國師”陳宏志無法指揮的情況下,理智已經被貪婪占據的渤海人再次出擊。

結果,襄平一戰,十五萬渤海軍全軍覆沒。

當襄平之戰傳回渤海,整個渤海國為之震驚,這時候所有渤海人的貪婪終于被恐懼所替代,一時間整個渤海惶惶不可終日,生怕明天清晨,大唐的兵馬就會殺到城下。

然而,渤海人卻惶恐了個寂寞,因為郭戎和李愬根本就沒有出兵。

從七月到八月,從八月到九月,再從九月到十月,整整三個月的時間,禁軍和安東軍以唐軍老卒為核心,以被俘之后,被順利洗腦的叛軍為主,彷照北衙四軍的編制,組建了六支兩萬人規模的“遼東唐協軍”。

在郭戎和李愬的刻意之下,六支“唐協軍”分別以高句麗遺民,新羅、百濟,黑水靺鞨、粟茉靺鞨、契丹、室韋為主,又相互混雜的。

本就矛盾重重,互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哪一支想要發動叛亂,都必然遭遇其他部分的權力合擊。

郭戎、李愬訓練“唐協軍”的時間,長安也不平靜。

三個多月的時間足夠郭戎、李愬以及八十多名中高級軍校的聯名奏疏送到長安。

從奏疏抵達長安的那一刻開始,整個長安似乎都在風起雨涌,就好像整個長安的目光都被移動到了遼東,這片唐人眼中的蠻荒之地。

雖然郭戎和李愬的兵馬還沒有出擊,雖然除卻曾經的遼東腹地,整個“大遼東”的絕大部分還都在異族和蠻族的掌控之中,但是對于郭戎,所有人信心滿滿,在他們的眼中,拿下遼東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相比較遼東的李愬、郭戎和禁軍的軍校們,從皇帝李純到各級的勛貴,他們所看到的是郭戎和李愬已經肅清了整個遼東地區幾乎所有成建制的反抗力量。

對于他們林來說,此時此刻,失去了所有力量的保護之后,遼東已經成為了一片蘊含了無數財富和資源的寶藏。

皇帝李純、掌握了長安的制侍重臣、根基深厚的關隴勛貴、底蘊充足山東豪門、就連以郭戎為核心的新興的禁軍集團開始了在長安瘋狂的試探和爭奪。

最終在李純的協調之下,一份基本滿足了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協議順利出臺,緊接著,數不清的人力、財力、物力開始瘋狂的向整個遼東涌入。

郭戎很清楚長安想要什么,但是郭戎對于太上皇的敕令的記憶卻更加的刻骨銘心。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凡唐旗所展,兵峰所至,皆為臣妾!

凡內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梟其首,斬其顱,焚其宗,赤地千里!

凡四方胡虜,有敢犯者,必毀其城,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然而,悄然之間,郭戎已經帶著太上皇的遺命出征了。


上一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