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三教九流之墨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刑徒 >>刑徒最新章節列表 >> 三教九流之墨家

三教九流之墨家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30日  作者:庚新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庚新 | 刑徒 


作者:庚新

一、開創者:墨翟,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

二、墨家理論介紹

(1)背景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為衣,以F(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后轉腳跟后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巨子腹的兒子殺了人o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o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規定o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o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o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情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于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儒家并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并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匯合成二支s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后學”(亦稱“后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范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zhan有重要地位。

戰國以后,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由于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漢之后基本消失。

春秋戰國時期ˇ百家爭鳴ˇ中出現的一個重要學派。《墨子》一書是墨子講學時由弟子們記錄后整理而成的。文字質樸無華,缺乏文學性,但邏輯性強,善于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使說理文章有了很大發展,對后代議論文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創立者為著名思想家墨子(墨翟[音笛dí])。墨翟主張ˇ兼愛ˇ、ˇ非攻ˇ、ˇ尚賢ˇ,與儒家觀點尖銳對立。墨翟

(2)墨家對儒家的批判

1、儒家不相信天帝鬼神,結果“天鬼不悅“。

2、儒家堅持厚葬,特別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喪,浪費了民眾的財富和精力。

3、儒家“盛為聲樂以愚民“,結果只是少數貴族奢侈享受。

4、儒家主張宿命論,造成民眾怠惰順命。

分析:第1、2、3點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社會背景。孔子代表一些有學識、有思想的上層或中層階級,而墨子反映的是處于社會下層民眾的觀點。第4點是屬于墨家的誤解,儒家所說的命,是人力無法控制的某種力量。而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儒家強調先盡力而為,最后才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這才是“知命”。

(3)墨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

完全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反,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于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而對于勝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為。)

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有一說法為“上同”,認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聽令百官,與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掌握自然規律。(有一說法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觀念推論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有一說法認為墨家說鬼所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說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惡。)

通過努力奮斗掌握自己的命運。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制造和演奏。(古代音樂費時耗事,花費甚大,于國家并無生產的行為,乃無用之事。)

節約以擴大生產。反對奢侈享樂生活。

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錢財,守喪則需三年,三年過后人虛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響國家生產力,乃浪費之事。)

此外還有邏輯學等;墨子還是一個杰出的科學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是當代諸子所望塵莫及。墨家在科學上的成就為眾多學者所稱贊,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歷史學家楊向奎稱“中國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過整個古代希臘。”

(4)一個貌似矛盾的問題

儒家強調祭祀的重要性,卻不相信有鬼神?

回答:喪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視,起初源于對鬼神的信仰,而儒家重視喪葬禮儀,不是由于信仰鬼神,而是由于重視去世的祖先。

墨家信仰鬼神,卻反對喪葬祭祀的繁重禮儀?

回答:墨子論證鬼神的存在,是為他的兼愛理論作張本,而并不是對超自然有什么興趣。他關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論只是為了教人相信,實行兼愛,將得上天獎賞;反之,將受上天懲罰。這是墨子倡導的宗教規范。

(5)墨子的國家起源理論

國家興起之前,社會處在一個“自然狀態”之中,沒有統一的是非標準,非常的混亂。國家之所以產生是為了制止人們由各行其是而產生的混亂。因此必須有一個國君順應天意而產生,按照神的意志而設立,“發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對最高領導,要事事同意,不要跟隨下面的人。因而,墨子的國家性質必然是傾向中央集權主義的,國君的權力是絕對化的。當然,墨子心中的是非標準,“是”就是“交相兼”,“非”就是“交相別”。

(6)墨家著作

《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在東漢時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墨子》七十一篇--墨翟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隨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我子》一篇

《田俅子》三篇--先韓子

《尹佚》二篇--一名在成、康時期的周朝官員在所著

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逐漸流失,現代所傳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這些篇幅是因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錄,才得以留傳下來。

(7)墨家后期的基本思想

墨子死后,墨家學派發生了分化。有相里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動與戰國中后期。在自然觀方面,對物質,移動和時空關系作了唯物主義解釋,摒棄了墨子的天鬼觀念,并把唯物主義哲學和科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認識論上,發揚了墨子重視實踐的特點,承認物質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狹隘的經驗論的錯誤。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義,利也”的著名論斷,突出了利,把它作為標準和基礎解釋各種社會問題和道德范疇。

后期的墨家在邏輯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形成了中國古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主要反映在小取的篇中。后期墨家對概念,判斷和推理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研究。

墨子名言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譯文興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禍害。

兼愛。

譯文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

譯文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和平。

譯文不分貴賤地推薦、選拔、使用德才兼備的人。

尚同。

譯文政令、思想、言語、行動等要與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節用。

譯文反對奢侈浪費,主張勤儉節約。

節葬。

譯文反對厚葬久喪,主張薄葬短喪。

非樂。

譯文反對奢靡的音樂活動,提倡節約人財物力。

非命。

譯文反對命運之說,主張強力從事。

天志。

譯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興利除害。

明鬼。

譯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揚善懲惡。

兼相愛,交相利。

譯文既愛自己也愛別人,與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本站、、、、、、、、、


上一章  |  刑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