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在超級三國志第321節 舌辨群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游戲>> 橫行在超級三國志 >>橫行在超級三國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1節 舌辨群儒

第321節 舌辨群儒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流亡重甲  分類: 游戲 | 游戲異界 | 流亡重甲 | 橫行在超級三國志 
游戲異界

長話短說,吳凡回到鄴城,匆匆吃過早飯,洗漱完畢,時間就已經接近上午九點。

早朝馬上就要開始了。

而且吳凡還是今天早朝的主角之一,他必須趕在文武百官之前抵達宣和殿。

走出館舍的時候,遇到許多同樣留宿在驛館內的外地文武官員,見到吳凡,眾人紛紛打著招呼,熱情一如往常。吳凡也向眾人點頭回應著,心中卻在暗忖:再過一會兒,也就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這些人此時臉上輕松隨意的表情,不知會產生怎樣的急劇變化。

可以想象那種戲劇化的場面。還真是蠻令人期待的。

這么想著,吳凡甩開大步,提前于眾人之前,第一個抵達宣和殿。

稍后,文武官員有二百多號也陸陸續續趕來。仍然和昨天一樣,由于人太多,只有一小部分資歷和功勛突出者站在殿內,其余絕大多數都只能站在殿外。

眾人包括吳凡都在殿內站好后,就開始安靜地等待,等待新帝曹沖到來。約莫十分鐘過后,仍然不見曹沖身影。下面有的人就開始交頭接耳,并不時搖頭,認為曹沖剛剛登基就開始懈怠朝政,可不是個好兆頭。

吳凡和眾人的想法不同,因為他對曹沖的了解遠勝旁人。在他看來,曹沖肯定是有點什么不得已的原因,才會耽誤上朝的時間。

正在疑惑會是什么原因,殿后轉出一名內侍官,向朝堂內看了一眼,一眼就看到站在主座臺階上的吳凡,連忙緊走幾步來到吳凡身邊,小聲道:

“吳大司馬,昨夜陛下偶感風寒,今早起來頭暈乏力,因此特命小的前來告知吳大司馬,今日早朝就由吳大司馬來主持。關于改革之事,吳大司馬盡可按照昨日所說之條款頒布執行,無需顧慮。”

吳凡點了點頭,果然,曹沖之所以沒能來上朝,原因和自己猜測的一樣。

不過,一想到歷史上的曹沖早年夭折,吳凡心中不由得一陣緊張。曹沖現在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別的不說,自己這套改革換成曹沖的幾個兄弟,雖然不至于全部否定,但也肯定不會全盤實施。那樣一來自己的一番苦心可就付之流水了。

而且,出于長遠考慮,改革后全國上下必定出現一段時間的陣痛,不論是官員還是人民,都將在新的環境下有些不適應。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就更需要曹沖的支持,以壓制保守反對派的呼聲和意見。

心中如是想著,吳凡決定早朝過后去皇宮里看看曹沖的病情如何。現在,就依照曹沖的委任,由自己來主持這次的早朝吧。

于是,在內侍走后,吳凡咳了幾聲,令下面的悄聲議論停止。隨后,吳凡朗聲道:

“方才,宮中內侍告知在下,陛下因夜間偶感風寒,致身體不適,今日不能上朝。不過,由于今日之早朝十分重要,因此,陛下委命由我吳凡來主持,眾人不得離開。”

吳凡此言一出,眾人疑惑盡解。那些曾經以為曹沖因懶惰而懈怠朝政的人,這時在周圍臣僚的目光下頗有些汗顏。

不過,對于吳凡聲稱的,這次早朝十分重要,眾人卻是又生出新的疑問:不知一個早朝能重要到什么程度,難道能比昨日擁立曹沖即帝位還會重要不成?

他們哪里知道,相比今日這個早朝,往前盡數所有朝代的所有堪稱重要的會議,包括昨日曹沖即帝位在內,和今日都沒法相比,彼此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用句書面常用語來講: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式的早朝

就聽吳凡繼續道:

“之所以說這次早朝重要,是因為它關系到我們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可以并不夸張地說,它與每一個國人都息息相關,不論是平民,富商,乞丐,或是官員。”

頓了一下,吳凡環顧下面一張張疑惑的面孔,一字一句道:

“今日早朝的主題,概括起來只有兩個字:改革。”

“改革?”

“這是什么意思?”

“我們的歷法很完善啊,還要改革什么呢?”

“噓,別說話,先聽聽吳大司馬所說的改革具體是什么內容吧。”

殿內外文武官員一聽“改革”二字,反應可謂千姿百態。有困惑的,有質疑的,有左右打聽的,還有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的。

吳凡則把目光從眾人臉上收起,轉而眺望朝堂外明媚天空,道:

“這次改革的宗旨是:我們不能只看著眼前,要把眼光放得盡量長遠。與周圍蠻荒部族相比,我們國家是很強大,強大到揮指間就可決定其存亡的地步。但是,天下之大,地域之廣,誰又能保證這個世間只有我們一個國家?只有我們一個強大的民族?居安思危,思則有備;為了我們的國家與民族真正強大起來,傲立于世界所有國家與民族之巔,我因而向陛下請示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對陛下現有權力的削弱”

吳凡沒有真接說歐洲、中亞、南亞、北非皆有文明種族。因為當前國人意識里普遍認為華夏乃是天地中心,周邊雖然也有部族,但都是一些落后的游牧民族,與漢人文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在這種情況下,突然說出遙遠到我們無法到達的地方還有其它文明種族,和我們一樣建立起國家并發展出異常璀璨的文明,滿朝文武肯定不會相信。由著這份質疑,還會對吳凡的提出的改革產生一邊倒的否定心理。倒不如用這種模糊概念法含糊地點到為止,雖然顯得有些缺乏有力論據,但這個模糊的論點卻是誰也推翻不了它。

另外,吳凡認為類似這種只有自己(當然,還有小喬)知道的一些世間情況,輕易不應賣弄出來,最好每一次自己說出來都能帶來相當大的價值。不過,到底怎樣才能達成這種價值最大化,吳凡心中尚無定譜,只是心中存著這么一個念想罷了。

再說朝堂這邊的情況。吳凡在開宗明義地說了一番場面話后,扭頭看向一直侍立在主座旁邊的一名內侍文官。內侍文官會意,走上前來幾步,將手里的一封卷軸展開,開始詳細念誦吳凡昨天向曹沖所說的十五條改革方案。

和吳凡料想的一樣,隨著內侍文官將這十五條方案逐一念出,滿朝文武的神情也隨之驟變,從原本的輕松隨意,到驚訝,怔愕,再到如開鍋一般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直到最后不少人連連搖頭大呼“不可”;期間場面當真是頗有些戲劇化的感覺。

這十五條改革大刀闊斧,將封建集權體制劈砍得幾乎支離破碎。那些大呼不可的官員中,無外乎此三種人:有一把年紀,腐儒之士,曹氏親族。

而年紀相對較輕的官員,對此則反應并不是很強烈,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

至于那些和吳凡關系不錯的文武官員,則絕大多數都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其實是以沉默來表示自己并不反對。而張遼、華雄、顏良、文丑、呂布、趙云等和吳凡關系最為親密的幾十名官員,則明確表示支持吳凡的改革。

由此,朝堂內外數百名文武官員很快形成兩大派:支持改革派和反對改革派。保持中立的,也就是對改革報無所謂態度的幾乎沒有。這也難怪,畢竟當前這個時代人們意識中深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條,平頭百姓尚且如此,這滿朝的文武官員就更是當仁不讓了。

因為他們很清楚這十五項改革是在這個國家的根基上動刀子,或成或敗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著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歷數以前所有朝代的所有變法,和這次改革相比,簡直就像拿著老頭樂撓癢癢和一斧頭劈在后背上一樣

此外,由于吳凡提出的改革,有許多條是針對官員的,比如官員犯法量刑加倍,比如爵位不可世代相襲等等,這些改革都深深地刺痛了保守反對派的利益和權勢,這讓他們如坐針氈,簡直是聲嘶力竭地高喊不可。

吳凡掃眼看了看下面的形勢,伸手示意了一下,下面正在爭論不休的雙方人員立即收聲停止,齊刷刷向著吳凡這邊看了過來。

“吳大司馬,恕老夫直言。國家的體制就像一面鼓,百姓被蒙在鼓里面;他們不能知道太多,而鼓更是不能遭到破壞。則君臣協力執起鼓槌,鼓聲鏗鏘振耳,隆隆不息。百姓在鼓聲之中心存惶惑,方能在國家財力困頓之時對重稅無怨,在國家遭受兵災之時對征役無恨。如今,這十五項改革,就像斧錘相加將鼓徹底擊碎,將百姓從鼓里面放出來,知道太多不應他們知道的東西。則國家再征重稅時,百姓怨言四起;再強抓壯丁充軍時,百姓甚至奮起反擊,國家不攻自破矣”

搶在吳凡前面說話的人,是老臣楊彪。此人曾是獻帝手下大臣,后來被迫加入曹營,成為吳凡第二軍團旗下僚臣。其綜合表現稱得上盡職盡責,尤其在吳凡妻女被困西河縣時,還曾親自率兵前往。

總的來說,吳凡對楊彪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

不過,作為一名思想保守的老臣,尤其是意識中深植帝王尊統,百姓魚肉的理念,楊彪對于吳凡改革中的引導人民思想自由,適當減輕酷刑,以及從人民當中直接選舉官員(指參議員和監察官選舉制度)這些舉措不能理解,甚至認為這些舉措會招至國內大亂。因此,自投身曹營后就一直少言寡語的楊彪也忍不住了,第一個站出來向吳凡表示反對。

本來吳凡讓眾人停止議論,是要直接宣布不論眾人反對也好,支持也罷,改革必須執行。此刻見楊彪說的這番大道理貌似頗像回事兒,殿內外眾多文武官員有為數不少的人都點頭贊同,甚至,有些原本支持吳凡改革的人也因此產生了對搖。

吳凡就意識到自己必須回駁幾句,以爭取支持者。雖然自己有克服所有阻力推行改革的決心,但是,若是能爭取到盡量多數的支持者,自然改革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由此,吳凡回應道:

“楊大人,也請恕在下直言,你的思維方式是時候轉變一下了。國家之賦稅不僅足以保證國家正常運轉,尚可每年大量存余。之所以歷朝歷代逢災年財力困頓,蓋是因為皇室揮霍,官僚腐敗,私吞公吞所致我所提倡之改革,在啟發民智的同時,亦加重官員刑罰,并完美監察機質,此三管齊下必定會令官員忌憚不已,迫使其清廉自律,而皇室亦由于權力被削弱,不得再與前朝那般奢華無度。由此,災年來臨之際,國庫之存銀完全可以應對,何需再征重稅?至于兵役,我請問再場的每一位臣僚: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強迫人民充軍抵抗外敵,而不是號召他們自發地充軍去保衛自己的家園?”

吳凡的這個問題讓眾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作答。因為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在戰時都有可以抓壯丁充軍的相關法令,從沒有人像吳凡這樣換了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況且,打仗是要死人的,如果不是強抓壯丁,有幾個人會自愿充軍去保衛國家呢?

眾人覺得吳凡的問題實在是有點莫名其妙。

而吳凡在等了一會兒,見無人回答后,顧自道:

“這就是我們的思維應該轉換之處。人民之所以要被我們強抓著去抵抗外敵,是因為我們知道若非如此,自愿充軍去抵抗外敵的人將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人民并不愛這個國家,至少,人民沒有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去愛她至于人民為什么不愛這個國家?諸位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父母把孩子蒙在鼓里,制造恐懼和惶惑伴隨著孩子成長,并且嚴格束縛孩子的思想碌碌而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又有幾個會去發自心底去愛自己的父母呢?”

此一番說法聽得在場許多人恍然頓悟,紛紛點頭稱贊是這個道理,并自愧自己怎么就一直沒有這么想過呢?

由此,支持吳凡改革的人又多了一部分,比照反對方的人數,雙方已經形成2:3之勢。

反對派中的頑固分子們當然是不愿看到這一局面的,其中有一人再站出來高聲道:

“古語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吳大司馬應該是聽過這句至理圣典的吧?”。.。

如果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過系統信件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給予刪除。


上一章  |  橫行在超級三國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