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第五十一章 本王的四十米大刀經已出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亂清 >>亂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一章 本王的四十米大刀經已出鞘!

第五十一章 本王的四十米大刀經已出鞘!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21日  作者:青玉獅子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青玉獅子 | 亂清 
歡迎訪問

正文

正文

接下來,就是一種嘲諷的口吻了:

“爾父子”必以為天朝目下正在對法用兵,若行“二次長州征伐故事”,必“左支而右絀”,因此,只能眼睜睜看著“海左顛覆”而“徒呼荷荷”吧?

“爾父子”亦必以為,中法之戰,法必勝而中必敗,則此役過后,天朝新敗之余,亦必無力東顧,彼時,若“爾父子”之逆謀已經得遂,天朝就只好接受既成事實吧?

至于何以認定“中必敗”,除了法強中弱這一老生常談之外,自然就是將我正常撤防沱灢、升龍,當成了“一敗再敗”,甚至“大勢已去”了吧?

日本對中國來說,在大海之東,因此曰“海左”。

接下來:“噫!世上竟真有如爾父子之無目者也!”

之前,升龍一役、沱灢一役,法軍一敗涂地,“無一人片板逸出”;而法軍之得沱灢、升龍,卻“未費一彈”——兩相對比,就算是“瞽叟”,也該看出其中另有玄機了!

“所謂利令智昏,爾父子之謂也!”

或云:之前,升龍一役、沱灢一役,“或中在暗、法在明;或以中之眾凌法之寡”,“皆勝之不武”;然而,北寧一役,中、法皆擺出“堂堂之陣”,兵力上頭,法軍更有優勢,結果呢?“法全力以搏而不能越吾金湯一步!”

對了,北寧一役的詳情,“爾父子之故人田君”,將去信“爾之部曲大久保某”,屆時,“爾父子”可以索來一觀,想一想,中法之爭,最后的勝者,到底會是哪個?

再想一想,我到底有沒有氣力行“二次長州征伐故事”?會不會只能坐視“海左顛覆”?只能“徒呼荷荷”?

“咸豐之季,中國積弱”,但在應對英法的同時,并沒有放松對洪楊的用兵;“英法事了,不旋踵間,洪楊之亂,即告敉平”——那種時候,天朝都沒“左支右絀”,現在的國力,倍于彼時,我倒“左支右絀”了?

哼!歐洲“將有大事”,真正“左支右絀”的,是你們倚為靠山的法蘭西!

“爾父子”打的算盤,不過“漁翁得利”——這是把中、法當成蚌、鶴了!請“爾父子”好好兒的看看地圖,再“攬鑒自照”:

第一,中、法是個蚌、鶴的樣子嗎?

第二,以薩摩“彈丸之細”,面對中、法,“爾父子”做的成漁翁嗎?!

不自量力!

哦,對了,還有個事兒,本來我是懶得多費口舌的,不過,觀“爾父子”雖“希冀非望,潛行逆志”,但也實在是因“群小所誤”,“可恨復可笑,可笑復可憐”,因此,為免爾等“身死族滅”了還是個糊涂鬼,本王就受累,說多兩句——叫你們死也死的明白些!

“爾父子”一定以為,“倒幕”之后,順理成章,島津氏取代德川氏,建立“島津幕府”吧?

做你們的清秋大夢吧!

去問一問“爾父子”那幾位“倒幕”最力的部曲,如大久保某、西鄉某,他們是這樣打算的嗎?

所謂“大政奉還”,是“奉還”給天皇,可不是“奉還”給島津氏!

不然的話,“幕藩體制”不變,“倒幕”所為何來呢?

“志士”們念茲在茲的“統一之新日本”,又在哪里呢?

何為“統一”?一言以蔽之,不過“改封建為郡縣”罷了!

“統一”之后,日本只有郡縣,再無藩國——包括薩摩藩!

就是說——“大政奉還”之后,就該“奉還版籍”了!

則,既無藩國,何來藩主?

或問:藩主哪里去鳥?

曰:若“束手聽命”,大約還有一個寓公可做;不然的話,只有“桎梏上身、白刃加頸”了!

說的明白些:“倒幕”之后,緊跟著,就要“倒”你們這些藩主了!

不然的話,依舊藩國林立,日本如何“統一”呢?

“爾父子”大約以為,薩摩“既倡首義”,“奉還版籍”之后,我們爺兒倆就該入直中樞,執掌國政,以為懋賞?

嘿嘿,拿一個“前藩主”來執掌國政,不怕他隨時“復辟”嗎?

另外,捫心自問,這個“新日本”,你們爺兒倆,掌得住嗎?

更重要的是——如是,置大久保某等人于何地呢?

人家辛辛苦苦的“倒幕”,就是為了回家抱孩子嗎?

所以,“統一之新日本”之出將入相者,只能是“倒幕志士”啊!

“爾父子”如若不信,可咨之于大久保某,看看薩摩藩的“第一重臣”,對于以上種種,如何譬講?

“爾父子”或問:我為大久保某等之主君,而忠義乃武士之最本分——

嘿!大久保某等,自下定決心“倒幕”,就不再以“爾父子”為主君了!其效忠的對象,已經改變了!

“爾父子”或問:是天皇嗎?

是,不過,那只是名義上的——而實際上,說的好聽些,大久保某等效忠的,是“新日本”;說的不好聽些,他們效忠的,其實是他們自己個兒!

事實上,這個事兒,根本不必俟“倒幕”之后方得證明——目下,薩摩藩的大權,其實經已旁落了!最重要的藩政,譬如,“倒幕”還是不“倒幕”,真正說了算的,已經不是“爾父子”了,而是大久保某、西鄉某了!

“爾父子”雖愚妄,但亦非木石,對此,難道竟一無所感?

大久保某、西鄉某的出身,可都是“忠義為最本分”的武士哦!

本王再受累,再提一提爾等的“殷鑒”長州——

想那長州毛利氏,對于“倒幕”,興趣其實也不是很大——事實上,若認真究竟,毛利氏“倒幕”的興趣,較之爾島津氏,更小些也說不定;畢竟,毛利氏不比島津氏同德川氏之關系緊密,從未涉足中樞,因此,也就從未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

可是,毛利敬親受了一班臣下的裹挾,身不由己,走上了“倒幕”的不歸路,終于身死藩滅,祖宗留下的數百年基業,一朝盡沒。

不止如此,還牽累了先天皇以及一大班皇族——即便起毛利敬親于若狹灣底,挫骨揚灰,又能贖其罪于萬一嗎?

“倒幕”失敗,“爾父子”重蹈毛利氏覆轍,萬劫不復;“倒幕”成功,大久保某一班以“勤王”為己任的“藩士”將幕府和自己的主公一齊踢開,由“藩臣”直晉“國家重臣”,將整個“新日本”捏在手里,意氣風發,笑逐顏開,喜樂何如!

“爾父子”呢?人前“脅肩斂手”,人后“向隅而泣”!

或以“倒幕”為“革命”,事實上,“爾父子”革的是自個兒的命!

事實上,島津氏,德川氏,才真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幕”、“藩”原為一體,“倒幕”即“倒藩”!

“爾父子”于“倒幕志士”,本該不同戴天才對啊!

“爾父子”目下之作為,已經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了——根本是在“養中山狼”了!

不曉得,之前,“爾父子”想過這些道理沒有?現在,讀了此信,該想明白的,是不是都想明白了?

不過,“爾父子”想的明白也好,想不明白也好,對我來說,都無所謂了!

日本兩百多個藩國,兩百多個藩主,明白人總是比糊涂人多,過幾天,天皇陛下將會下詔,將這些道理,向全日本“綸音廣布”,你們不是要“大政奉還”嗎?且先“恭聆圣訓”吧!

之后,“爾父子”若依舊冥頑不靈,我就再不會多說一個字的廢話了!——本王的四十米大刀經已出鞘,且俾其痛飲鮮血吧!

言盡于此!


上一章  |  亂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