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文魁 >>大明文魁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

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01日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幸福來敲門 | 大明文魁 

作者:幸福來敲門分類:

兗州府單縣,就在歸德府的河對岸。

單縣這一次也遭決堤,結果北淹運河,天子震怒,下旨怒斥接替潘季馴的河道總督李子華。

今日河道總督李子華來至兗州單縣境內,視察河工。二品大員巡視,驚動了山東地界的大小官員。

山東巡撫陸樹德,兗州知府李數以及大小官員,都來單縣驛站拜見河道總督。眾官員等候了一陣,河道總督放出告牌,只見四品以上的官員,于是一大波官員都被擋在了門外。

陸樹德,李數,以及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議,參政等官員入內拜見,然后在驛站里用膳。

李子華身為河道總督,這天下第二肥缺,任官數年,什么山珍海味沒吃過。

面對這一桌子可值十戶中產百姓身價的飯菜。他于其他不過略略夾了幾筷,唯獨對鯉魚焙面夾了幾口,

兗州知府李數一臉忐忑不安,認為自己沒有盡到地主之誼,見河督終于有一樣菜滿意,當下對眾官員道:“這鯉魚焙面,用得是極甘極鮮的黃河鯉魚,魚肉入口可覺其肥美。”

眾官員笑著道:“正是,正是。”

布政司參議開口道:“這黃河鯉魚,自古即乃珍貴之品。孔子得子,魯昭公賜孔子一尾鯉魚為賀,為感念君王恩德,孔子將子取名,單名一個'鯉'字,這就是后來的述圣公。”

“竟還有這個典故?”巡撫陸樹德笑著問道。

李數接過話道:“確有此典故,述圣公先至圣先師而逝,一生沒留下何著書,他自視平平,與其子道,你父不如我父,又對至圣先師道,你子不如我子。”

眾人聞言笑著道:“成人抑己,乃君子之德。”

李數笑道:“古人風骨至今思之,這黃河鯉魚乃府內土產。諸位大人走時,捎上一二尾,也算下官略盡地主之誼。”

這頓飯吃得一團祥和。

稍后移座,上了香茶,這時一名長隨入內奉上拜帖道:“啟稟河臺,歸德府同知拜見。”

聽了這長隨稟告,眾官員心底奇怪。

這河南地界的官員怎么到我們山東來拜見河督。

這么老遠來,不是要錢的,就是鉆營的,這年頭當個官,竟然都到跨省巴結地步了,官場真世風日下啊。

一名官員道:“外面不是放了告牌,說四品以下的官員不見嗎?府同知不過正五品吧。”

李子華也是皺眉,他身為封疆大吏,到了地方,一名正五品官員他見不見純粹看心情,不見也沒什么失禮的。可是他至黃河北堤視察河工,怎么南堤的河南官員跑來了,這其中有什么蹊蹺?

這時巡撫陸樹德笑著道:“河臺,可知這歸德府同知何人?”

李子華問道:“莫非陸撫臺知曉?”

陸樹德捏須微笑道:“此人名滿天下,其師又與吾兄相交,不知不行啊。”

李子華訝然拿起拜帖一看,恍然道:“本督道是誰?一個月前看邸報,知林三元來河南歸德為官,竟給忘了。”

頓了頓又問道:“林三元哪位老師與平泉公相交?”

陸樹德之兄就是陸樹聲,當年在朝堂之上,是連張居正都要忌憚三分的人物。所以李子華提及陸樹聲十分客氣。

“乃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林貞耀。”

李子華自然聽過林烴的名字,他現在知道林延潮在門外,本有心不見。

李子華是受張居正提拔,才擔任河道總督的,但張居正故去后,張黨遭到全面清算。他保住自己河道總督的地位,不顧昔年提拔之恩,全力倒張,在奏章里說了很多張居正的壞話。

比如之前黃河上游沿岸設立汛兵,稱量河水,作為汛期預警。他就上表朝廷,說這是勞民傷財之政,全然沒有作用,借此打擊張居正。

結果朝廷答允撤除汛兵后,黃河突遭到大水,沿河各府措手不及。歸德府,兗州府南北河堤皆是崩決,當時天子念在李子華在‘倒張護駕’上出力,只是下旨訓斥,沒有將他貶官奪職。

即便如此李子華也是大失圣眷。

后來李子華知道這黃河汛兵之制是林延潮建議潘季馴設立,加上林延潮又上諫天子替張居正翻案。故而李子華對林延潮很沒有好印象。

但眼下聽聞首輔張四維之父病逝,雖說眼下張四維仍居首輔,但其回家守制二十七個月是必然是。那么接替張四維為首輔,必然是申時行。

眾所周知林延潮是申時行的得意門生,這個面子他必然給,當然不是給林延潮,而是給申時行。

李子華捏須道:“這么說林三元豈不是陸撫臺的世侄?看在陸撫臺的面子上,本督姑且一見。”

在場官員哪個不是‘聞弦歌知雅意’的高手,林延潮雖說是五品官,但他乃翰林,三元出身,又是名滿天下的文宗,不可以等閑官員視之,就算李子華乃河道總督,也沒有不見的道理。

李子華這么說,必是與他有什么過節。

不久林延潮入內后見過眾官員。

林延潮覺得場面有些冷淡,除了陸樹德問了幾句林烴近況,其他人都沒有幾句寒暄,只是基本客套。

倒是陸樹德想起其兄屢次在自己面前盛贊林延潮,聊了幾句就以賢侄稱呼。陸樹德身為一省巡撫,不必如其他官員,那么在意李子華的態度,直接就問道:“賢侄來兗州,可是有什么要事找河臺嗎?”

陸樹德語氣溫和,一副有德長者的模樣。與坐在官帽椅上大腹便便,神色冷淡的李子華相較,二人待自己的態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林延潮心知因為倒張的緣故,李子華對自己必然有看法,但怎奈修建縷堤這么大的事,一定要向河道衙門請示,所以他繞不開李子華。

林延潮將自己要在境內修建三段縷堤之事,進行陳述,興修縷堤可作‘束水沖沙’,以及開墾‘堤內淤田’的好處,講眾人知曉。

林延潮說完后,室內陷入一陣沉默。

修建縷堤,還能利用‘淤田’耕作,這個想法很好啊,大家竟都沒有想這一層。眾官員不由心道,這林三元是個能吏啊。

李子華對林延潮有幾分刮目相看,仍是問道:“林同知,修建縷堤是你的意思?還是河南布政司的意思?”

林延潮道:“回稟河臺,是府里的意思。”

李子華點點頭道:“本督就想,若是布政司的意思,藩司衙門不會不親自與本督打招呼,而是派你前來稟告。”

林延潮答道:“稟河臺,府里幾十萬百姓于興修河工之事都很支持。建縷堤束水,遙堤防洪,此舉在宿遷至徐州段河段已獲奇效。”

“去年歸德府決堤,百姓深受河害,為了不重蹈覆轍,永絕河患。下官請河臺答允此請。”

李子華沉吟了下道:“縷堤遙堤雙重堤壩,確實在治河上有大用。修建百里縷堤這是多少萬兩銀子?動用多少萬夫役的大工程?在幾千里黃河上,哪段先修建縷堤遙堤,哪段后建,哪段該建,哪段不該建,河道衙門自有安排。”

“你歸德府怎可未經請示河道,就自作主張向下面聲張,博取民意后,然后再掉過頭要本督批準。本督若不答允,豈非千夫所指?惡了歸德府一府百姓?林同知,當官有你這么當的嗎?”

李子華聲色嚴厲,帶著二品封疆大吏的威嚴。

但林延潮此刻唯有硬著頭皮道:“數年前河道衙門本也打算在遙堤內,也再修建一條縷堤,以固堤防,但后來拖延下來。此事當年潘河臺是支持的。”

李子華本想道一句‘潘河臺是潘河臺,本督是本督,’但現在潘季馴任刑部尚書,位高權重,自己也不好不賣他的面子。

李子華緩了緩道:“既是潘河臺當初同意此事,那么本督也不反對。只是既修建縷堤,不是你一個府的事,兗州府如何打算?”

李數道:“回稟河臺,下官也知修建縷堤乃護堤之好事,但是今年撥下來的河工銀就這么多,能將遙堤加固,擋住今年汛期大水,下官心底也是七上八下沒有十全把握,哪里再有錢建縷堤呢?”

李子華心底冷笑,面前卻道:“錢的事,你去跟司里談,河工銀當初都撥到各省布政司的賬面上了。”

李數一攤手道:“一提錢下官就惱火,本該劃撥府里的十萬兩河工銀,到下官手中只剩兩萬七千兩,其余都被截留。若都能將十萬兩撥齊了,別說縷堤遙堤,下官都給修得整整齊齊的。”

李數一說完,其余官員都是道,能到這么多銀子已是不錯了,這河工銀從來沒有一氣給齊的道理。

李子華向林延潮道:“林同知,你也看見了,不是本督不準你建這縷堤,只是錢就這么多。眼下河道衙門也是在寅支卯糧,過一天日子敲一天的鐘。”

林延潮聽李子華,李數在這哭窮心底冷笑,他河道總督出行這么大排場,不說幾百個家眷長隨,就說幾個營的河標護送,浩浩蕩蕩過境,這要多少銀子?

這李數身為地方官,接待上官,又是如此鋪張浪費,一日所吃所用,這又是要多少銀子?

他們與自己說沒錢?這你也信?

林延潮不與他們爭辯拱手道:“下官也知河道衙門難處,下官不要河道衙門撥一兩銀子,這縷堤下官自己建。”

林延潮此言一出,將在座官員都驚呆了,河南省能撥多少河工銀,他們心底有數,到了林延潮帳上也不會比李數多多少。但林延潮竟然敢放出大話,說這一百里縷堤竟要自己建。

若林延潮真建成了,這李數不是要被林延潮打臉打死掉。

這時李子華卻撫掌大笑,對眾官員道:“看看,諸位看看,這才是名臣氣度。本督當以此事,向天子為你請功,讓沿河各府都看看,什么叫不要河道衙門一文錢,也能修出一條百里縷堤來。”

李子華笑了,山東的眾官員也是笑了。林延潮見大家笑了,自己也是笑了。

李子華為何笑?林延潮這縷堤還沒修了,李子華就向天子請功,這叫什么?這叫捧殺,若林延潮修不好這百里縷堤,在天子,天下官員面前就是丟了大臉。

至于山東眾官員為何笑?當然是笑林延潮不自量力,不要河道衙門一兩銀子,也敢夸下這修建百里縷堤的海口。你在河南省說說也算了,跑來我們山東地界吹牛?跨省裝逼?

陸樹德打圓場道:“賢侄可以一步步來,今年先修一段。”

李子華聞言微微冷笑道:“話說出去,就要自己圓回來,豈有朝令夕改之理。”

林延潮霍然起身道:“既是河臺答允,那么下官就立即回府督修,這就告辭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此來雖沒要到錢,但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河道衙門批準自己修建縷堤了。

“慢著!”

李子華從椅上起身道:“林同知此心可嘉。本督深表敬意,這里有幾尾黃河鯉魚,本督拿之贈你,以示鼓勵。”

李數笑著道:“河臺此寓意林同知鯉魚躍龍門,甚好,甚好!”

眾官員聞言都知李子華,李數贈鯉魚的用意,你林延潮想政績想瘋了,作什么魚躍龍門的千秋大夢。

這是明顯的譏諷啊。

李子華故意板著臉道:“怎么,林同知莫非看不上這黃河鯉魚么?嫌棄本督送得不好?”

什么叫別人罵你,你還得笑臉相迎?你能說河督送得鯉魚不好?

哪知林延潮卻道:“這黃河鯉魚雖是珍稀,但在下官眼底卻不算奇物。”

聞言眾官員都是笑,李子華問道:“那林同知眼底,何魚是奇物啊?”

什么魚比黃河鯉魚更珍貴?就算更珍貴,何人所贈,能比得上我堂堂河道總督所贈?林延潮一句答不好,就落下把柄。

林延潮向北拱手道:“昔日下官蒙天子恩賜,賜了三尾鰣魚,不知算不算奇物?”

鰣魚乃江南貢品,運到京里時,價值千金。天子下賜鰣魚,除了正三品以上京官,也唯有講官方有此殊榮。

林延潮此言一出,眾官員方才臉上的譏笑之意,盡數不見。

李子華雖是二品河督,但一直在外為官,沒被天子賜過一條鰣魚,其余官員更不可能。李子華臉色極為難看,別說鰣魚,鯉魚,就算天子隨便送林延潮什么,也比李子華所贈金山銀山珍貴萬倍。

這是什么?這是圣眷在身。

滿室鴉雀無聲,眾官員不能對一句,唯有目送林延潮‘事了拂衣去,留下功與名’。


上一章  |  大明文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