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第二百二十六章解決改田為桑的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六章解決改田為桑的問題

第二百二十六章解決改田為桑的問題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11日  作者:唐曉非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唐曉非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作者:唐曉非分類:

趙桓要的是什么局面?

下面的官員敢罵宰相!

當然,罵歸罵,趙桓也不會輕易拿宰相怎么樣。

現在的宰輔,都是趙桓一手提拔的,不可能像對待李邦彥、蔡京那樣對待,不然誰還愿意跟著他真心實意干活?

鼓勵下面的官員罵宰相,皇帝給撐腰,就是要挫宰相的銳氣。

胡玉硬著頭皮道:“陛下,問題就出在有些官員與富商勾結,對買賣田地這件事情上,官商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壓低地價,此事便是變相壓榨百姓!”

趙桓問道:“醫者,尋病之根,愛卿以為為何會發生此事?”

胡玉繼續硬著頭皮道:“臣斗膽,此事出現的緣由,乃是朝廷監管不嚴,用人不當!”

他此話一出,就差是直接指著太宰和參知政事的鼻子罵了。

監管不嚴,用人不當。

意思就是你唐恪在制定方案的時候,便應該考慮到若是爆發了問題該如何?

用人不當就是政事堂在任命官員的時候,沒有做好考核,出了孫良全這樣的知府,政事堂的吏部不作為,老大徐處仁也有責任!

“徐愛卿,唐愛卿,你們覺得胡玉說得有無道理?”

臥槽!皇帝,這是你讓他來懟我們倆的,我們敢說他說的沒道理嗎!

我們只能乖乖站在這里被一個級別比自己低的懟好吧!

而且事后絕對不敢報復,有你在背后撐腰,若是這位胡玉胡知府出了什么事,那你必然就會懷疑是我們倆要搞他啊!

以劉彥宗的無恥手段,我們倆還不被搞得焦頭爛額。

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徐處仁和唐恪都非常贊同胡玉的話。

唐恪道:“胡司憲說得有理,是臣忽視了,請陛下治罪。”

說是這么說,但在場沒有人覺得胡玉所說的“用人不當”有道理。

用人一事,如何才叫得當?

這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便爭論。

總之,跪在這里的孫良全,是全力在執行皇帝的新政的。

在這種節骨眼上,看起來完全沒有問題啊,如果加快新政的速度也叫有問題,那其他官員看到了,會不會慢下來?

趙桓也沒有表態就贊同胡玉的說法,他只是道:“都起來吧,孫良全,你也起來。”

“謝陛下!”

孫良全全身是汗。

趙桓道:“劉彥宗,你要好好查查,在新政里有許多事情是朝廷與商人合作來做的,朝廷掌握的大好資源來扶持商人,但絕對不能借由隨意損害百姓!”

“遵旨!”

“都下去吧,朕還要吃火鍋。”

大臣們道:“臣等告退。”

皇帝最后沒有直接給出判定的結果,但其實已經給出了,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作為官場老謀深算的徐處仁和唐恪,怎么會不知道皇帝的想法?

徐處仁回到政事堂,就讓吏部草擬了一份對孫良全升官的文書,當然是褒獎他對新政的執行力度。

但是,皇城司親自護送孫良全回明州,在半路上找了個四下無人的地方,將他吊死了。

而對外卻宣稱,孫良全回明州途中,因病去世。

新政損失一位人才,皇帝不甚惋惜,皇帝在朝堂上表現得好像恨不得那個病死的人是他自己。

新的官員很快上任,明州關于賣地的風波被以雷霆手段壓了下來。

并且還對外公布,明州一位叫章言的富商和縣丞勾結,故意壓低物價。

那位縣丞被免去官職,并押入京師問罪。

如此,明州的改稻為桑一事的進度不變,只是力度暫時緩下來。

明州的廂兵開始去深山里做招安。

這事并未結束,因為趙桓的1億2000萬的問題沒有解決。

若是三年之內,海外絲綢真的能給趙桓帶來這樣一筆收入,他就敢在三年之內,大力擴張火器營和騎兵。

到時候,他要親征西夏,一戰打得西夏滅國,讓西夏徹底回歸大宋的懷抱!

那么,回到1億2000萬的問題上來。

明州案皇帝沒有公開做任何表態,但是實際行動已經告訴唐恪了,別想著犧牲農業來給你的絲綢輸血,小心朕讓你流血。

但是,絲綢要按照進度給朕搞出來。

在糧食的總量起來之前,唐恪是不可能大規模動現在的農田了。

朝廷也不可能出臺政策高價收蠶絲的,那是在給自己挖坑,一旦這樣的政策推出去,百姓一看蠶絲比種田來錢快,都去養蠶了,糧食的總量下降了,糧價必然要漲。

糧價漲了,皇帝就要砍人了。

如此一來,只有一個辦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荒,由朝廷組建規模龐大的人員來專業種植蠶絲。

將蠶絲的絲量先提起來,等糧食的產量上漲而緩解了糧食危機后,再將這些人釋放出去,讓他們自己負責承包蠶絲。

也就是從公有制,慢慢改制成私有,這樣即解決了眼前的危機,又為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唐恪向趙桓提這個方案的時候,趙桓震驚于宋朝這幫宰相的智商。

這不就是后世的中國的策略嗎?

最開始由國家來牽頭做,這樣更好把控風險,也更好規整管理,一旦產業穩定后,便開始嘗試慢慢由公轉私。

這份方案趙桓非常滿意,還在朝堂上公開稱贊了唐恪,表示堅決支持他這么做。

唐恪感到萬幸,這次事件也是皇帝給他面子,要不然早就貶他了。

看來皇帝還是顧念舊情的,只要真心實意為皇帝辦事,他也是個很護犢子的人。

至于孫良全,就是這次事件的背鍋俠了。

也不算背鍋俠,誰讓他做事沒有一點分寸。

皇帝的新政里面明明規定為官者不許從商,但明州的官員卻和商人有著剪不斷的關系,不拿他開刀做警告,拿誰開刀?

此事便有唐恪繼續負責,去處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一個月又過去了,眼看到了九月初,秋天來了。

東京城依舊繁華熱鬧,新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這個月,從京兆府、幽州、杭州、廣州、江陵府、成都府……陸陸續續來了許多人。

什么人?

有商人,有農民,甚至還有無業游民。

不過他們現在統一都算是商人了,因為他們已經在各自的城市,獲得了商虞司招募民間商隊的要求。

這些商隊,將統一歸到大宋道路局下面分管,

他們來京城,也是有目的的。

朝廷要對他們進行集體培訓!

朝廷要在全國修路,這些商隊是大宋第一批修路的商隊,他們將為大宋打造全新的交通基礎。


上一章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