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宋同人28:宋世祖詩詞鑒賞系列——星星下的小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紹宋 >>紹宋最新章節列表 >> 同人28:宋世祖詩詞鑒賞系列——星星下的小狼

同人28:宋世祖詩詞鑒賞系列——星星下的小狼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0日  作者:榴彈怕水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榴彈怕水 | 紹宋 


宋世祖趙玖(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又名構,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趙玖生于大觀元年(1107年),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不久晉封康王。靖康之變(1127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北去后,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玖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

繼位后,趙玖大力推進改革,一掃宋朝立國以來的種種積弊,平復新舊兩黨的斗爭,丈量土地改革稅法,極大的緩和了社會矛盾。軍事上經過二十年的戰爭,洗刷了靖康恥,收復漢唐故土,建立漢唐之后的又一個偉大帝國。

宋詞與唐詩并稱為中國文化的兩大高峰,而趙玖的作品更是其中最具光華的篇章之一。其作品以豪放為主,兼有婉約。多以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與軍旅生活,并體現了對人民苦難生活的深切同情。其文風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一掃前宋文壇的富貴精巧,開創并繁榮了建炎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研究趙玖的詩詞,多以靖康之變為分界線。趙玖身為徽宗庶子,前期作品多以優游林下的富貴生活和男女情愛為主,風格綺麗柔靡,文學價值不高。靖康之變后,國破家亡的趙玖在流亡途中親歷民間疾苦,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并促使其迅速成長為優秀的領導人。其詩詞也“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之后雖然時局艱難,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如《青玉案元夕》《憶秦娥堯山關》《清平樂賀蘭山》《書憤》等。而退位之后的幾年又是其創作的另一個高峰期,期間趙玖巡游天下,留下了許多吟詠祖國壯麗山河的詩句,也有一些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擔憂,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臨江仙赤壁》等。

趙玖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一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軍事,寫哲理,寫戀人之情,寫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寫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趙玖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趙玖詞和蘇軾詞都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但不同的是: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與超越的時空觀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的感悟。而趙玖詞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趙玖詞的一大特色。后世人云:世祖者,人中之龍,詞中之龍

趙玖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趙玖詞的精神力量都在鼓舞著一代代的中國人。

詩詞賞析: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趙玖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1)。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3)。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4)。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5)?

注釋:

(1)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早逝。18歲的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3)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被北魏主拓跋燾擊敗,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劉裕留下的精兵強將被一朝喪盡。

(4)四十三年前(建炎二年)發生的“淮上下蔡之戰”是靖康之變后宋朝已接近滅亡的絕境下,年輕的趙玖以殘兵贏得的反金戰爭的第一場勝利。揚州路,即通往揚州的道路。當時的流亡宋廷正準備撤往揚州,但在途徑下蔡時最終定下了奮戰到底的決心,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5)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即屎)矣。”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解析:

建炎四十四年,宋武帝趙玖巡視江南至京口,趙玖此時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暮年,但繼承人仍懸而未決,朝中也因此暗流涌動。趙玖心中苦悶,登北固亭時寫下這首詞。

詞的上闋描寫了孫權劉裕兩位英雄,孫策死后孫吳軍事集團內憂外患搖搖欲墜,18歲的孫權繼位后迅速穩定了人心,并贏得了赤壁之戰,最終三分天下。劉裕矢志北伐,并成功收復了淪陷百年的長安洛陽。故而作者在上闋結尾極盡夸贊。

詞的下闋卻畫風突變,當讀者還沉浸在劉裕的英雄事跡中時,一個不合格的繼承者卻讓他的努力煙消云散。作者滿眼都是四十三年前,二十歲的自己在淮上艱難抗敵的樣子,但人的壽命終究是有限的,即使是年老依然神勇的廉頗也最終被趙王棄用,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與同志,自己又能再堅持多久呢。

青玉案元夕(1)

宋趙玖

東風夜放花千樹。(2)更吹落、星如雨。(3)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4)

蛾兒雪柳黃金縷。(5)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6)

注釋:

(1)青玉案:詞牌名。“案”讀wan,第三聲,與“碗”同音。元夕:夏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2)“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3)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4)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鳳簫,簫的美稱。這里指笙簫等樂器的演奏。

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

(5)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女性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里指盛裝的女子。

(6)驀然:突然,猛然。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創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初,金軍圍帝于南陽,困韓世忠于長社。時任東京留守司副留守杜充屯兵鄢陵,通敵避戰。帝獨與胡寅、林景默、萬俟卨出南陽,潛渡泌水,馳宿郾城。自稱天使,晨馳入杜充壁,而奪其軍,時充尚未起,帝歷數充過而親斬之。使岳飛為將,御駕征長社,大破之,斬萬戶蒲查鶻拔魯。使岳飛南阻兀術,世忠北逐撻懶。

正月十五日,御駕歸汴,所余二十萬士民皆落淚:“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乃入城,見留守宗澤。澤病篤,帝執手相泣,剖以赤誠,立誓終復兩河。時逢上元佳節,澤請詩詞,遂做《青玉案》以贈。

————《書世祖本紀》

解析:

此詞的上半闋主要描寫靖康之變前,東京元宵節的夜晚,滿城燈火眾人狂歡的景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寫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的“寶”、“雕”、“鳳”、“玉”,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種人間天堂般的繁華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下闋專門寫人。頭上戴著亮麗飾物的女子,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人,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只見他在百千人群中只尋找著誰——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未曾離去!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到結尾,才顯出詞人構思之巧妙: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就沒有任何意義與趣味。

評價:

《青玉案元夕》素有“宋詞第一”的美譽,不僅詞作本身的華麗之外,更是因為詞中蘊含的情感如海浪一般層層涌來,沖擊著讀者的靈魂。而這種情感也正是本詞與趙玖靖康前同樣充滿華麗辭藻的作品的差異之處。

首先從詞的表面解讀,多認為是趙玖回憶起尚為富貴王爺時的東京往事,在某個上元節的驚艷際遇,同時也寫盡了上元佳節東京的繁華與宋朝仕女的奢華生活。后世文人多認為,僅憑借這一層對景色的白描,便足以立足宋詞一等。

其次,詞中的景象再美,那也只是存在于記憶中了。聯系到東京現狀,便是以極致的盛景稱托出極致的哀情。流亡三年的宋廷剛剛回到舊都,而原本接近一百五十萬人口的東京僅剩不到二十萬人,也已經數載不見花燈。兩相對比,故事越是難忘,如今國仇家恨的慘痛越是刻骨銘心。

詞意的第三層,下闋表面寫女子,實際寫君臣。自屈原大夫起,垂恩美人常比君臣之義,這里暗喻的便是東京留守宗澤。宋廷南逃時,宗澤強撐病體苦守東京,收攏流民安撫義軍,一直上書趙玖希望朝廷早日回歸東京。而當時的趙玖一心逃跑,根本無法體會宗澤的苦心,無法意識到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支撐,反而被康履、黃潛善等佞臣所迷惑。待到趙玖最終醒悟過來誰才是國家干城時,宗澤卻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正如詞中所描述的那般: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終于認識到誰對我最重要的人時,斯人卻已經走遠。也就趁勢引出了本詞的第四層意思,即作者的悔恨與歉疚。繼位之初,趙玖曾一度喪失抗金信念。三個月內,李綱罷相,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防務全面裁撤,朝廷也準備逃往揚州。雖然趙玖最終轉變思想堅持抗金,但之前的行為早已深深傷害了宗澤與其他抗金軍民的感情。故而此詞也是在向宗澤承認錯誤,并向宗澤立誓此生定要光復兩河。當時素有氣節之稱的萬俟卨也稱贊:“見此詞,便知宗留守會放下過往種種,暢懷而去矣。”而宗澤在臨終前也認同了趙玖的轉變,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帝王。

而詞的最后一層意境,則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美人”雖然只出現在了燈火闌珊處,而已經重新振作的趙玖與大宋朝廷還會眼睜睜的看著她走遠嗎?抗金的局勢已經好轉,勝利的希望業已出現,接下來,趙玖將同他的國家一起,朝著使大宋再次偉大的夢想前進。他們的目標一定要實現,他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青玉案》不僅有著高超的技巧、華麗的文字與豐亨豫大的繁榮,更有著國破家亡的傷痛、有著偉大帝王的自省與成長,有著君臣之間的理解與認同,更有著堅定的信念與希望。短短六十六字的小詞,所蘊含的情感之豐富,內涵之深刻,卻猶如錢塘江潮般層層推進,使人心潮澎湃。故而千百年來一直受人尊捧,最終獲得了“宋詞第一”“天下第一詞”的美譽。

山坡羊潼關懷古(1)

宋趙玖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2)。望西都,意躊躇。(3)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4)。興,百姓苦;亡,百姓苦(5)。

注釋:

(1)山坡羊:詞牌名,宋世祖精通音律,此為趙玖自創新曲。

(2)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涌澎湃。怒:指波濤洶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里:即內外。

(3)西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靜。

(4)傷心:令人傷心的事。秦漢經行處:秦都城咸陽和西漢的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5)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創作背景:

建炎三年初夏,趙玖剛剛結束三年的流亡生涯回到舊都不久。零距離體會過民間疾苦的趙玖與公相呂好問討論并批判了宋神宗時的宰相文彥博一句爭議頗大的話“陛下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認為“天子當與百姓治天下”。并在兩日后,委托呂好問將此詞轉贈于時任關西制置胡寅。

解析:

全詞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一個“怒”字,寫出了黃河波濤的洶涌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第三句寫潼關位于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同時也定下了全篇悲涼的基調。

第二層(四至七句)。“望西都”兩句,描寫了作者西望長安的無限感慨。長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大帝國的國都,歷代有多少勵精圖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過宏圖,建樹過功業;也曾有過多少無道的昏君,在此濫施淫威,虐殺人民,成為歷史的罪人。黎民百姓又曾在長安這塊土地上流過多少血汗!這就是作者“意踟躕”的原因和內容吧!

“傷心秦漢”兩句,描寫了秦漢兩代,都已成為歷史的陳跡。秦皇漢武的無數殿堂樓閣,而今都已灰飛煙滅,化為塵土。曾經盛極一時的秦漢王朝,在人民的怒吼聲中,都已滅亡,猶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一樣。這字里行間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代王朝的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篇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評價:

《山坡羊潼關懷古》同樣是趙玖的代表作,他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政治抱負與偉大人格,故而千百年來一直為后人所推崇。

作者采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郁風格。

“興,亡”兩句,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冷峻的指出一個朝代的興也好,亡也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靖康前大宋豐亨豫大的繁榮背后,是統治者無盡的貪婪與奢靡,以至于在富庶的江南都引發了大規模的人民起義;而靖康后的戰火更是焚盡了人民最后一絲生機。作者從對歷史的概括中提煉出的這一主題是極其鮮明而深刻的,提出的問題是十分重要而尖銳的。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這一結尾,確實是千錘百煉,一字千鈞,語氣尖刻而警拔,予以豐富而深沉,是對全詞的一個十分精辟的總結。

用歷史的眼光來看,趙玖可能是所有帝王中最特殊的的一個。國家破滅之際,流落民間嘗遍艱辛的公子王孫有很多,而又重新支撐起國家的卻只有他一個。可以說,墜落云端的經歷促成了趙玖的蛻變,而當他再次回到舞臺中央時,就已經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對百姓生活感同身受,唯一一個將百姓的痛苦與自身聯系在一起的,這種看起來似乎不太“合格”的封建統治者。縱觀歷史,王侯將相愛護百姓的言語有很多,在此之前最著名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這依然是統治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看待民眾,其目的也不過是為了統治的穩固。唯獨趙玖的興亡二句,真正從百姓視角出發,道盡了底層人民的痛苦。一如魯迅所言,國家的興衰于百姓而言,也只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與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區別,所幸當時的人們遇到了趙玖,亂世很快被終結,人民得以安居。更難能可貴的是趙玖做到了身體力行,他在宮城之中養魚種桑自給自足,宮中用度也是歷朝歷代最低。終北宋一朝,皇室子弟都需要親自耕種一小塊土地,這也使得農桑活動演變成禮儀性質之前的幾位皇帝對稼穡之艱難有一定了解,能夠合理的征收賦稅。

《山坡羊》為趙玖自創新曲。靖康前,趙玖身為徽宗庶子,本無政治前景。因生母出身卑微,自身也不受徽宗重視。故而趙玖學習音律,既是為了遠離朝堂不被當時的太子,后來的欽宗所忌,也是希望能獲得精通音律的徽宗青眼,以期改善自身的處境。但為爭寵而學習的音樂,最終歌頌的卻是人民,恐怕這也算偉大帝王與亡國之君的不同之處吧。

宋世祖詩詞鑒賞四

《摸魚兒》(1)

宋趙玖

更能消、幾番風雨(2),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3)。

長門事(4),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5)?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6)!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7),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1)摸魚兒:詞牌名。

(2)消:經受。

(3)算只有殷勤:想來只有檐下蛛網還殷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4)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后失寵后被幽閉于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

(5)脈脈:綿長深厚。

(6)君:指禍國之人。

玉環飛燕:楊玉環、趙飛燕,皆有禍國之名。

(7)危欄:高樓上的欄桿。

創作背景

此詞做于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春,金軍第一次南侵退兵后。

此時,危局中的南宋獲得了喘息之機,南宋朝廷卻并沒有加以珍惜,反而徽欽二帝又起齟齬,朝堂之上紛爭不斷,一年之內先后竟有二十六人登上宰相之位,卻無一人做出有效的抗金布置。而趙玖因自請入金營為質并立下大功,獲得了一定的聲望,卻也因此受到了欽宗趙桓更大的猜忌,不得不遠離朝堂。此時的趙玖眼睜睜看著危機愈發嚴重,卻無力改變,心中苦悶無法明說,于是便創作了這首《摸魚兒》

還經得起幾回風雨,春天又將匆匆歸去。愛惜春天我常怕花開得過早,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春天啊,請暫且留步,難道沒聽說,連天的芳草已阻斷你的歸路?真讓人恨啊春天就這樣默默無語,看來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畫棟間的蛛網,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飛絮。

長門宮阿嬌盼望重被召幸,約定了佳期卻一再延誤。都只因太美麗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買了司馬相如的名賦,這一份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奉勸你們不要得意忘形,難道你們沒看見,紅極一時的玉環、飛燕都化作了塵土。閑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蒙之處。

本篇作于靖康元年(1126年)春。時趙玖18歲。在做了多年的富貴王爺之后,瀕臨亡國的危局促使趙玖的思想發生轉變,開始為國家的前途考慮。金軍第一次圍城期間,趙玖自請入金營為質,有禮有節的還擊了金人的蠻橫無禮。趙玖的表現贏得了金人的尊重,卻也讓一心茍合的南宋君臣顏面無光,作者反而因此遭受排擠打擊,扶危救亡的壯志無法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不被采納。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郁于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以“春”比喻抗金的大好時機,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詞以“更能消,幾番風雨”起筆,表面上是為春花而發,實際上卻是擔憂危機中的南宋還能承受多少打擊?原本宋金之間的力量對比并非沒有一戰之力,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得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這中間雖有幾次戰機,結果均因投降派的告密而失敗。抗金的好時機轉瞬即逝,“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顯示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它象征著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嘆。

而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待斃。相反,出于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這兩句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是向朝廷直言進諫:只有堅持抗金才是唯一出路,否則東京城里的“芳草”只有凋零一條路了。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盡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色難留,勢在必然,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作者的努力與疾呼,也只不過如“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征春天的“飛絮”,保有一絲抗金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峨眉曾有人妒”表明自己屢遭冷遇,不得重用的現狀。“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當朝者,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閑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景象,描述著南宋朝廷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象征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斗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郁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郁悲壯,曲折盡致。

從寫作手法上,作者創造性的用婉約詞的手法做出一首豪放詞,而且從兩個角度分析都屬于極佳的作品,開一代先河,極大的拓展了詞的寫作范圍。同時也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

而從內容上看,《摸魚兒》是趙玖第一首言之有物的作品,作者一改往日綺麗柔靡的詞風,開始反映時事。其中所蘊含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深刻沉重,明顯是長期思考后的結果。這也是后世人們爭論的一個焦點:靖康之前趙玖的輕佻風流,到底是本性如此,還是為了避嫌存身的自污?但無論如何,靖康年間的大潮,已經促使了趙玖的蛻變,并將其沖刷的更加堅韌與勇敢,使他有了肩負天下的思想覺悟。故而半年后金軍二次南下,趙玖再次受命出使金軍,但這一次他沒有遵從,而是只身前往河北招募義軍,開始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上一章  |  紹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