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3章 什么?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章 什么?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

第3章 什么?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


更新時間:2020年09月02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劉備的問題,李素心中當然早有答案。

但,江湖不是打打殺殺,

江湖是人情世故。

最忌諱的就是交淺言深。

否則你就是說了,別人也不信啊。

所以,李素必須先鋪墊一下背景和情緒,讓劉備自己潛移默化形成“張純和督郵確實有對朝廷不滿的動機”的印象。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玄德公,有些話,作為督郵書掾,本不當對外人講。但我不忍見玄德公這樣赤心忠于朝廷之人,被小人構陷,才不得不說。一會兒無論聽見什么,還望玄德公為我保密。”

“你我一見如故,先生高義,備豈有出賣朋友之理,出君之口,入備之耳,再無第五人知曉。”劉備理所當然地打包票。

出來混的,不能賣線人,這是基本職業操守。

劉備有此承諾,基本上也就堵住了他和督郵對質的可能性。

李素點點頭,這才放心地繼續說:“那玄德公可知,此番朝廷沙汰冀州軍功官員,起因為何?為何賈刺史一到任就立刻動手?去年暴斃的前刺史王芬,玄德公又有多少了解?”

劉備還沒接話,張飛已經有些不耐煩:“別賣關子了,咱也就知道王刺史是個大名士,名列‘八廚’。別的都不知道,先生直接說重點吧。”

漢末天下名士,以“三君”為首,其次八俊,其次八顧,其次八及,再次八廚。

廚者,本身才學德行不足,全靠慷慨疏財、急公好義而得名。

“翼德不得無禮!你那毛病可改改吧。這些名士品級,本就不值細究。蓋因黨錮之年清流難以為官,缺乏朝廷認可,才退求其次互相標榜。如許劭之月旦評,若是早二十年,哪有人如此追捧?”

劉備不由呵斥了張飛一番,才轉向李素賠笑道,“舍弟喜歡巴結名士,讓先生見笑了。恰才所問,備實不知,還請指教。”

李素微微點頭,繼續鋪墊道:“那就說來話長了,此番冀州官場的動蕩,說到底,遠因肇始于王芬——他其實是謀反未遂,畏罪自盡的。而賈刺史接任之后,奉命沙汰冀州官場,也是為了清洗王芬黨羽余毒、向朝廷表忠。”

“什么?王芬居然謀反?!”劉關張三人齊聲大驚,連劉備這種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都有些齁不住。

幸好劉備反應快,立刻吩咐:“二弟三弟噤聲!聽先生說!”

張飛猶然有些不信,嘟囔道:“這么大的事兒,怎么全無消息?不會有假吧。”

關羽倒是冷靜些,他捋著長須凝神思索,分析道:“這么說來,倒也并非全無蛛絲馬跡——大哥,你可還記得,去年年底,曾有傳言說今上要按例回河間郡潛邸省親。

沿途各郡縣,還為此肅清過一次盜賊,說是以免道路不靖,咱當時不也立功受賞了么。可后來省親莫名其妙取消了,莫非就跟王刺史有關?”

李素不由投去嘉許的目光,暗忖關羽果然智商還挺敏銳的。

關羽提到的這事兒,涉及到一個背景,那就是桓靈二帝,都不是先帝子嗣。東漢后期連續幼君繼位,都是沒生子就死了,所以只能找外藩入繼大統。

桓靈分別是河間王劉開的孫子、曾孫(桓靈之間為堂叔侄關系)

因為是以河間王后人入繼大統,靈帝在位期間,偶爾會北巡一下,從雒陽回河間老家玩玩。

王芬之所以敢動手,也是仗著河間在冀州,他計劃以防備黑山賊為借口、調動冀州數郡的兵馬,然后等靈帝北巡路上逼宮廢帝。

但后來朝廷起疑取消了北巡,還招王芬進京,王芬就徹底抓瞎了,只能畏罪自盡。

朝廷也怕丟人,加上之前只是懷疑王芬不軌、并沒有抓到真憑實據的鐵證。見他自盡了,也就沒公開死因,算是承認“任內暴斃”。導致冀州下面各郡的基層官員,其實是不知道王刺史死因真相的。

不過李素說出這些來,并不會惹人懷疑情報來源。因為他算是“郡守秘書的秘書”,知道這些也很正常。

他就把上述細節大致說了一下,最后總結道:“確如云長所言,今上取消北狩,正是由于懷疑王芬謀反,想廢帝另立合肥侯。”

劉備聽了,頗為郁悶地嘆道:“誒,王芬這廝,也算是清流名士了,怎會如此大逆不道,他究竟圖啥?”

李素:“無非是因為今上信任宦官罷了。王芬早年因黨錮罷官,還是黃巾亂起之后,盧尚書諫言朝廷解除黨錮、才重回仕途,因此深恨宦官、想借廢立誅盡宦官。”

王芬其實就是個妄人,這事兒也完全是異想天開,所以聰明人都不會跟他干的。

歷史上王芬試圖找過三個朋友同謀,分別是曹操、華歆和許攸。

曹操嚴詞拒絕,華歆委婉勸阻,只有許攸表示精神上支持他。

張飛在一旁聽了這波分析,越想越氣:“王芬這賊廝鳥!自死也就罷了,還連累那么多人!對了,先生剛才說王芬事敗之前,曾以‘備御黑山賊’為由調集各郡兵。

那豈不是去年繳黑山出力越多的,反而越被朝廷猜忌么?難道督郵就是因此才稱病不容我等陳情、非要沙汰大哥的官職?可我等確是忠心為國、保境安民才賣力剿賊,上官怎能不辨是非?”

李素聽了,心中暗喜:本來他就想讓劉備覺得張純“賞罰不分、犧牲劉備攤派罷官指標”。

現在,張飛這暴脾氣主動把這一點腦補出來,倒是省了一些口舌。

李素便跳過了原計劃第二階段的忽悠話術,直接擺出一副“同情忠良”的心有戚戚焉神態語氣,嘆道:“其實還不止如此……”

“請先生盡言!”連素來喜怒不形于色的劉備,聞言也嘴角法令紋微微抽動了一下,顯然是怒氣值攢到了一定程度。

“中山相張純與督郵,此番之所以非要罷免玄德公,其實是因為他們也已經對朝廷的清洗寒心,因而想要叛漢。而張純素知玄德公是漢室宗親、絕不可能跟著他干、才想借著朝廷的名義欺上瞞下、在謀逆之前誅鋤異己!”

“什么?張使君也是剿黃巾立功累官的勇將,頗受國恩,怎么可能謀反?!”劉備聞言大驚,幾乎跳了起來,下意識就去摸劍柄,顯然在思考李素有沒有可能是在誣告。

這實在是因為短短幾分鐘之內,聽到的勁爆消息太多了,有些過于魔幻。

換了任何人,接連聽說自己的兩級頂頭上司、州里和郡里的一把手,都是反賊,這誰接受得了呀?

李素連忙安撫:“玄德公勿驚!且聽我一言——恰才你聽說督郵非罷你官不可時,你內心難道沒有不甘么?你難道沒有想過出一口惡氣,然后棄官不做么?”

劉備冷靜了一下,嘴角肌肉猶然在微微抽搐:“這……某恰才確想狠狠痛打督郵一頓!大不了棄官而去!”

李素:“張純想謀反,心中憤懣也是與你一般。他見王刺史死后,朝廷猜忌冀州各郡軍功派官員,看誰都像是王芬余毒,覺得前途無望,才鋌而走險的!”

“這……”劉備頓時語塞,對這事兒的采信程度,也提高到五五開。

這都是李素前世當談判專家練出來的說話技巧,短短幾個字,就激起了劉備換位思考的同理心。

就好比《洪武大案》上朱元璋問造反的農民“為何不告官”時,農民瞬間反嗆“你造反時為何不告官呢”?朱元璋肯定會秒懂,然后心有戚戚焉。

李素見劉備陷入了沉思,也不摸劍柄了,就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連忙換上貌似同情歹徒苦衷的職業化語氣,循循善誘地說:“玄德公可還知,上個月太尉張溫來冀、幽點將,擬提拔一名中郎將,兼護烏桓校尉,領三千烏桓突騎去涼州助陣、討伐北宮伯玉?

張純就向太尉毛遂自薦,但太尉卻因他是冀州官員,棄之不用。當時,還有遼東郡長史公孫瓚競爭此位,張溫最后便點了公孫瓚的將。

后來,朝廷又下了如今這道沙汰冀州軍功官員的文告,這幾件事相加,張純揣測留在朝廷也沒有好下場,就動了謀反之心。”

劉備眼神一亮:“此事當然知道!伯圭是我師兄啊!月前他被張太尉重用、掌烏桓突騎,我還致書慶賀呢!原來張使君生出二心的直接誘因,竟是與伯圭兄的爭競!”

最后這個證據涉及到公孫瓚,而且跟劉備知道的情況完全一致,猶如草灰蛇線,伏行千里,終于讓他對李素的信任度,進一步提高到了七八成。

當然,七成已經很不錯了,畢竟涉及謀反,在沒有鐵證之前,誰都不敢說全信。

李素能在認識對方短短半個時辰之內,就說服到這種程度,已經算是天花亂墜地涌金蓮。沒有精妙的口才和心理揣摩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劉備心中最后一塊疙瘩,只是因為他還在懷疑李素的動機——李素憑什么剛認識他,就跟他這樣推心置腹、交淺言深?

劉備深呼吸了一口,讓自己稍稍冷靜下來,而后平靜地問道:“備還有一事不明:縱然一切屬實,敢問先生為何要告發家主?”

他這是潛意識里想考驗李素這個人可不可信賴。

畢竟大家都喜歡既忠于朝廷、但最好也能兼顧護主的人才。

李素早就知道躲不過這一問,當下一臉義正辭嚴:“某并非賣主求榮之人,但自古忠君大于事主,他們事涉謀反,某怎能坐視同流合污!兵戈一起,又要枉死多少無辜?

何況胡書掾與我雖無師徒之名,卻有授業之實,督郵為滅口而殺我恩師,我早就跟他恩斷義絕、想出首告發了。只是勢單力孤,手無縛雞之力,沒有機緣逃脫,只好隱忍徐徐圖之。”

劉備聽了這三條理由,才肅然起敬:“原來先生果是義士。


上一章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