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

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


更新時間:2020年11月28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賬號:

密碼:



關羽和趙云的登壇盟誓儀式,做得非常扎實。

不但讓河南尹百姓見識了各路諸侯、包括一位前宗正的使者,認可劉備代管玉璽的權力。還在盟誓儀式上巧妙捧哏,把玉璽的發現經過、契機,全部明明白白說清楚。

讓軍民知道劉備軍是因為“掩埋被董卓發掘的皇陵、收斂百姓與宮人死者的尸首火葬、治理災后瘟疫”,這才天命所歸天佑仁善,在收尸治疫的過程中拿到的。

來聽故事觀禮的數萬軍民,還人人領到了三天的粥食充饑,讓他們可以渡過眼前這陣子難關。

反正緱氏縣的存糧還有一些,雒陽官倉里也有楊懿留下來的,關羽趙云走的時候也帶不走,剩下都歸朱儁那點可憐的兵馬吃用,稍微舍粥施恩百姓也施得起。

用不了多久,隨著這些百姓逃荒流亡,劉備上洛時“與民秋毫無犯,還幫收殮”的事跡,就能越傳越遠。

甚至謹慎如趙云,都因為出發之前被李素帶壞了,喊出了幾句簡單通俗易懂的口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一時傳唱甚廣,看了典禮拿了舍粥的流民都學會了怎么唱,唱得因糧于敵的孫堅都有點慚愧了。

雖然真相是:雒陽沒東西可搶了,空房子也夠住,所以犯不著枉做惡人。

沒東西拿,總要把“昨晚好事留名”的宣傳工作發揮到極致,這比玉璽還值錢得多。

忙完這一切,大約也到三月中旬了,關羽、趙云就拔營起兵回蜀中。來的時候八千兵力,回程只剩六千多人,這么多硬仗打下來,損失肯定是不小的。

不過因為是跟西涼軍打,繳獲也不少,來的時候八千人只有三千人有馬,回去時六千多人每人都有馬,鎧甲也升級了一批。

記住網址m.xsom

部隊人人有馬,行程也快了一些,離開雒陽南下三天,就回到南陽郡境內的出發地魯陽。然后問袁術要了十幾天糧草、袁術也不得不捏著鼻子給了,三月下旬 部隊到了襄陽 就開始分道。

關羽讓徐晃帶著漢中太守的本部兵馬,三千多人 走上庸道、沿漢水溯流而上 回南鄭駐防。之所以這么安排,是因為關羽帶了玉璽 他本人必須親自回成都跟劉備交代情況、聽取指示。

但他的部隊犯不著兜那么大一個圈子,就交給徐晃。而周泰、甘寧都是擅長水戰的南方將領 后續或許平定南中還有用武之地 就跟著先回成都。

上庸道經過李素指點、屯田設置裝卸點、船閘、分段航運,如今已經可以順利在武當縣(后世十堰)以上河段通航了。

這兩年里,漢水上官軍新建造的大小船只足有兩三百艘。就是運輸成本和人力耗費還比較高,好幾處要大量民夫扛貨通過落差較大無法過船的地方 所以才需要那么多船。

徐晃帶著部隊經過時 看到武當縣與上庸縣之間那好幾片總面積達數百萬漢畝的沼澤區,經過兩年的整治,居然都已經變成了肥沃的芋頭田。

樣子就跟后世崇明島那種沖積淤灘堆出來的芋頭田一樣,淤泥田只高出水面數寸,方方整整每塊大約兩三畝大小 淤田與淤田之間是挖深的河溝,可以直接讓漢水緩流沖刷。

種地的時候百姓都是乘著小木船穿梭于田塊間的河道 拿著跟船槳一樣長的大木杓從河里堯水往芋苗上潑,灌溉也極為方便。

徐晃也是第一次逆流經過這里 他原先也見過百姓種植芋頭,但都是在坡地上種的 灌溉很費力。漢末根本沒有這種直接把沼澤地堆肥沃老淤泥種的 所以收成根本不能相比。

后世的紅芋畝產大約有三千多斤 喜水易種的白芋只有一千五百斤左右,是比較傳統的品種。

漢末沒有那么多選種育種,基本上都是白芋,但別人在坡地上種也就兩三百斤每畝的收成,或者說五百漢斤。李素用淤泥和強灌溉,竟能種出七八百斤、折合一千五漢斤的芋頭,雖然比后世的產量依然低了一半,卻已經是同時代坡地芋頭的三倍!

“《農政要術》所載竟然真有如此奇效,將來要是主公占了荊州,南郡周邊的云夢澤故地有比這兒廣大十倍的沼澤。要是也能治理淤田,何愁百姓不能豐足,軍糧不能余饒。”

看著一路上高壯的芋頭苗,以及這兩年明顯增長的上庸人口,徐晃內心感慨萬千。他暗忖:將來要是真對荊州動手,哪怕直接從漢中順流而下,直插襄陽、南陽,都不怕軍糧不足了。

當然這些也就隨便瞎想想,現在無論是劉表還是袁術,都還是盟友呢。

離開根據地一年的徐晃,都能為根據地的變化而如此感慨,關羽跟著趙云繼續南下、走宜都郡回成都平原,一路上的驚喜發現就更多了。

三月二十在襄陽分道后,他們在二十六日快馬抵達夷陵,然后在夷陵登船,中間幾次水陸換乘,四月上旬抵達永安(白帝城已經被劉備改名了)、中旬抵達江州、月底回到成都。

關羽、趙云回程的時候,天下諸侯也沒閑著,風起云涌頗為劇烈。

畢竟二月份橋瑁死后,就好像潘多拉的魔盒被一下子打開了,關羽、孫堅還在討董,張邈、袁紹、公孫瓚等陣營就如期開始擦槍走火了。

畢竟袁紹在威逼韓馥讓位的過程中,就利用了公孫瓚,公孫瓚這種暴脾氣怎么可能忍得了?他就一直等動手的借口。

很快遠在關西的董卓就暗地里推了一把,幫公孫瓚弄了借口。

董卓在得知雒陽被燒、但玉璽被關羽劉備得到后,倒是大發雷霆發泄了一通,淫殺了幾個宮女泄憤,但發泄過了也就忍了,懶得再去確認“雒陽到底燒得有多徹底”,對于朱儁拒收殘破的河南尹自立他也無所謂,就當朱儁幫他擋住關東諸侯吧。

但董卓給袁紹和公孫瓚找開戰借口的事兒卻是絲毫不閑著,所以他刁毒地放出了被扣在朝廷的幽州牧劉虞的兒子劉和,讓劉和回去聯絡劉虞,委托劉虞代管“青冀幽并兗徐六州諸軍事”。

這里必須提一句,董卓憑什么能以漢獻帝的名義給劉虞那么大封賞——這是因為韓馥滾蛋之前,韓馥被袁紹慫恿推到前臺,謀劃過一次“擁立劉虞為帝,以避免聽命于落在董卓手中的漢獻帝的局面”,但劉虞拒絕了。這個倡議是今年元月提出的,韓馥提完后一個多月就滾蛋了。

而劉虞不但拒絕,他還特地派了使者秘密潛去長安表明心跡,表示自己絕不為帝。(歷史上劉虞派的使者是田疇和鮮于輔。但現在田疇被李素挖給遼東糜竺了,鮮于輔因為討張舉的時候勾結烏桓被殺了,所以劉虞只能另選使者)

所以,董卓以皇帝名義允許劉虞統領東方六州是很合理的,是對劉虞“忠于朝廷”的一種嘉獎,也是在給劉虞部下的主力武將公孫瓚制造南下接管袁紹地盤的借口,而且還把袁紹定了“圖謀另立”的罪名,好讓公孫瓚更名正言順討伐袁紹。

可惜的是,雖然最終袁紹和公孫瓚還是開干了,但過程卻不是像董卓和李儒設想的那樣——劉和根本沒能回到幽州,他剛走出河南尹,就在南陽和豫州交界處被袁術發現并且扣留了。

袁術直接要求劉和代表劉虞跟他聯合,一起對付袁紹,而且還列舉了袁紹跟他互表豫州刺史等官職搶地盤的罪名,說袁紹是破壞討董大業搞內訌——還別說,袁術雖然狹隘,但他這一狀告得也還算對。

因為自從原先的豫州刺史孔伷(也是討董諸侯)去年病逝后,這幾個月豫州一直沒有刺史。但豫州那些有資格競爭刺史職務的太守們,大多都是袁術的人。

包括這次支持孫堅討董、吸引華雄、胡軫、呂布火力而被烹殺在畢圭苑的潁川太守李旻等人,袁術軍還是頗出了幾個為討董大業犧牲的義士的,結果袁紹手撈那么遠。

把這些犧牲義士空出來的缺表上自己的人,這確實是袁紹更不地道。也難怪跟李旻一起配合討董的孫堅,聽說袁紹插手潁川等豫州各郡人事后,非常憤慨,代替犧牲的李旻討回公道,猛攻袁紹表的豫州刺史周昕。

劉虞的兒子劉和也不懂太多,他或許是覺得“既然皇帝讓我父親代管六州事務,那么冀州的袁紹也該歸他管,袁紹做事不對就該討伐”,總而言之,劉和陰差陽錯就是給劉虞帶去了一個對袁紹不利的旨意。

旨意本來只有一兩分,但到了公孫瓚手上,簡直是大喜過望,一兩分都要按十分來大搞事情。公孫瓚先派了弟弟公孫越千里迢迢去豫州戰場幫孫堅一起打周昕。

這一次公孫越倒是沒有如歷史上那樣被小概率事件射死,但既然公孫瓚要借題發揮,弟弟死不死其實不重要,他很快就對袁紹的冀州發動了襲擊。

劉岱殺橋瑁雖然也是內訌,好歹還是官場斗爭的形式。袁紹公孫瓚這一火并,總算是讓討董諸侯內部的熱戰開啟了。

只不過,這個世界的公孫瓚,因為在當初平張舉張純時撈到的好處不夠多,有至少一兩萬精兵被劉備分走了。而且劉關張本人如今也不在公孫瓚帳下助戰,公孫瓚都少了劉備這么一個強大的“別部司馬”。所以公孫瓚對袁紹的攻勢倒不是很犀利,袁紹甚至不需要麹義就能勉強頂住。

因為劉備的缺失,關東戰場上那些歷史上本該被劉備相助的軍閥,比如眼下的公孫瓚、未來得陶謙,顯然都開始被這種不利的蝴蝶效應所反噬,他們的強勢期必然會更短,而衰亡則恐怕會加速。

“大哥!三弟!”

“二弟!”

“二哥!想死俺了!”

隨著關羽回到成都,確切地說,是帶著玉璽、以及外部諸侯自相殘殺混戰的消息,回到成都,劉備張飛也是甚覺親切。

關羽鄭重拱手:“大哥,這是雒陽南宮所得的傳國玉璽,我與子龍,跟朱公偉、孫文臺、劉景升他們盟誓了,由您代為保管,等天子不被賊臣挾持,再歸還朝廷。還請大哥恕我事急從權,代您答應了盟誓……”

劉備拍拍關羽肩膀:“是何言哉!我若親自在,也定當如此盟誓,云長真知我心哉!”

PS:因為有蝴蝶效應,諸侯之間火并會加速,我偶爾必須根據時間線穿插快速交代一下,盡量不水盡量簡化。


上一章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