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第380章 軍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新書 >>新書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0章 軍糧

第380章 軍糧


更新時間:2021年04月15日  作者:七月新番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七月新番 | 新書 


杜篤作為文官考試甲榜第一名,是少有被魏王留在身邊而未曾下放實習的郎官,作為第二代御用文人。

夏至這天,他被頗為賞識自己的王隆安排了一項任務。

“今日大王邀約池陽人入宮,與百官一同嘗麥,季雅可要好好寫下來,最好能作篇賦,三日內交上來……”

杜篤文學最佳,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立刻道:“下吏今日之內便能作出文章!”

“我就知道,季雅乃是快手,那便等著看你的佳作。”王隆稱奇,也顧不得與他細細分說,便忙著主持典禮去了。

嘗麥有兩個儀式,其一是帶著新鮮的麥子前往寢廟薦祭,然后與滿朝公卿嘗食新麥,和百姓分享這收獲的喜悅。

寢廟的典禮不足道哉,新奇的是之后的食麥環節,以往一般是將新收的麥粒煮熟,然后用麥秸編制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麥粒吃,味道可想而知。

但今日魏王在宮中弄了全面宴,盡是提前幾天磨了的麥面發好,最終制出的食物種類繁多。

比如魏王讓人制了“蒸餅”,在蒸籠上熱氣騰騰,一層疊一層,刷了豆沙,入口酥軟,連年邁的王祖父第五霸也挺愛吃。

這些餅類給了杜篤靈感,抽空便提筆在紙上寫下了開篇:

“逸周書《嘗麥》有云,孟夏,王初祈禱于宗廟,乃嘗麥于太祖。朝事之籩,煮麥為麷(fēng)。《內則》諸饌不設餅。然則雖云食麥而未有餅。餅之作也,其來近矣。”

“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他追溯起“餅”這種吃食的由來,至少漢武時,本土的湯餅和異域的胡餅就出現了。

然而當時宿麥雖然推廣,但常有人認為,麥秋種夏熟,受四時氣足,有微毒,所以要用完整的小麥粒以水煮熟之后連湯帶水一并食用,才能解毒。若是磨碎加工成餅來吃,就會導致中毒病狂,乃至死亡!

餅類能從胡人、貧民的吃食登堂入室,還是靠了漢宣帝,劉病已微末時愛食湯餅,傳說但凡他去過的店肆,之后生意還會頗為火爆,被視為劉病已注定要做天子的德瑞證據。

但魏王在宮里讓庖廚給眾人當面展示的食物,比面片一般的湯餅更具美感。

這是被魏王稱之為“面條”的食物,來自第五里的家廚如今變成了御廚,奮力在俎臺上搟面,不斷揉捏變形,又被他拉扯成細條狀。

麥面是黃的,但在文人杜篤筆下,卻變成了:“塵飛雪白,膠黏筋道,面彌離于指端,手縈回而交錯。”

等到面搟好后,往鼎中一放,杜篤過去一瞧,卻見面條在沸騰的水中滾動翻騰,遂寫為:“于是火盛湯涌,猛氣蒸作,弱如春綿,白如秋練”。

噪子也早就做好了,當雍人將其端上來時,杜篤甚至看到跟著魏王,堅持一個月沒吃肉的少府宋弘,居然砸了一下嘴。

等到面熟之后,撈起盛在碗中,均勻放上一勺噪子,撒點蔥花,再放些許椒蘭、和鹽漉豉調味。

杜篤也得了一碗,嘗試著吸了幾口后,眼前一亮,下一句要怎么寫,他心里也有定數了。

“肉則羊膀豕脅,脂膚相半。”

“氣勃郁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

“行人失涎于下風,童仆空嚼而斜眄!”

還有與蒸餅類似,卻加了肉餡的“包子”,也是放在釜中水煮,但也有韭菜肉餡的“餃子”,簡單的面,就這樣被做出了許多花樣來,至于做法不必贅言。

如果說初食尚有些許芥蒂,在硬著頭皮嘗試后,就很難對面條、包子、餃子生出惡感來。群臣與參與的吏民都飽腹而歸,贊不絕口。

杜篤將今日所見所聞都用文藝的手法寫入賦中,但最后卻覺得缺了點什么。

對了,得升華!

“昔有燧人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熟食。”

“伊尹出身庖廚,以鼎鑊之術相商湯。”

“老子云,治大國如烹小鮮!”

杜篤將第五倫修水磨坊,發明新吃法與三位圣人相比擬,認為魏王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憐惜百姓食麥飯難以下咽,故作此物。

收筆后,杜篤將其命名為《嘗麥賦》,旋即奉與魏王。

第五倫當面稱贊了杜篤有急思捷才,又在事后對王隆道:“先前只覺得杜篤的文章,除了繁瑣典故詞句,內容空洞,乃是夫子晚年批評的‘辭人之賦麗以淫’。但今日此賦有長進,已經到了‘詩人之賦麗以則’,總算有些實在內容了。”

然而魏王又拍著飽餐后的肚子笑道:“但他還是說錯了,余讓人做這么多面食,就是為了享受啊。”

吃了一個月苜蓿就夠他受的了,痛定思痛后,第五倫覺得,就算要在秋收前帶頭吃麥,咱也弄點面食,別來難咽的麥飯了。

可盡管已經磨得很細,但面質依然比后世粗糙許多,就像在嚼粗糧,與他想象中差距很大。

而平民百姓要想頓頓吃上今天這樣的食物?那可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第五倫估摸著,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將國家治理到讓庶民逢年過節有閑暇和條件吃一頓餃子就不錯了……

那第五倫不惜花費勞力,廣修水磨坊,將公家麥子曬干脫殼后磨成面,圖什么?

很簡單,就三個字。

“制軍糧!”

有一種面食,參與嘗麥儀式的百官和吏民沒機會吃到。

未央宮中,專門負責膳食的太官官署院子里,架起了大灶,上面架著大鍋,身強力壯的兵卒抄著鐵鏟,在反復攪拌鍋中的東西。

卻是磨好的麥面,與豆粉混合,不加水,只用凝固的豬油在鍋底抹一圈,然后將面粉放鍋里開炒。

灶火不算旺,但抄鏟的兵士依然熱得夠嗆,炒一會就得換個人繼續,否則很容易糊掉——也不怕笑話,剛開始時沒經驗,已經糊過好幾鍋了。

等到不停翻炒大約一刻,炒面散發出香味,目測差不多了,便出鍋盛放好,庖廚托著一碗來到旁觀的魏王面前。

炒好的炒面色澤深黃,第五倫挑了一勺直接吃了一口,不難吃,不過很干,難以下咽,若是加入少量水,便可以捏起來吃,多倒點則成稀糊狀。

嘗完原味的炒面,第五倫又試了試加了鹽巴的,口感更差些,但還是得加。

“將這些炒面裝在長條布袋中,放置在倉中,看能撐多久不壞。”

若是能保證個把月不變質,那這特制軍糧就算成功了。

夏糧入庫后,這場大饑荒的第一個階段,算是順利過關,第五倫招來專管糧食的任光,對新收的糧食做了以下安排。

“一半留存太倉,好穩定長安東西市糧價。”

“數萬石來不及磨成面的麥子,以漕船由渭水運往河東。”

任光應諾:“大王是要再打一場‘泛舟之役’啊!”

此事發生在春秋時,正值“秦晉之好”的蜜月期,晉國災荒,向秦求救,秦穆公遂派了大量的船只運載了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出發,沿渭水,自西向東五百里水路押運糧食,橫渡黃河以后再改由汾河漕運北上,直達晉都絳城。

當是時,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如今絳縣正是東征軍的大本營,在那聚集了三萬大軍,一邊進攻上黨,一面覬覦太原。上黨地形復雜,如今景丹猛攻長子縣,陷入了漫長的攻堅戰,河東糧食吃緊,竇融已經告急,這些麥子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至于剩下的麥子,由各地水磨坊日夜不休,磨成面粉后,就地架灶炒熟,封存后相繼運往北地、上郡!”

第五倫沒忘記被自己打發去對抗匈奴、胡漢的耿弇,近來胡人也遭了荒,配合胡漢的軍隊,頻繁騷擾西河、上郡,在那種地廣人稀的地區作戰,炒面配邊塞產的肉干,若再加幾片乳酪,就是最合適的單兵口糧。

而耿弇也沒讓第五倫失望,夏至剛過,北方就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車騎將軍耿伯昭,已略定北地郡,正移師上郡、西河,以御胡虜!”

耿弇對北地郡的進攻持續了兩個月,這速度不算慢,畢竟是黃土高原,光趕路就夠磨人了。

好在隴右也遭了饑荒,內部正在整合重組,隗囂性情保守,并未做堅決的反抗,隨著當地兩大家族傅氏、甘氏西逃,整個北地郡也正式異幟,歸順了魏王。

聽聞匈奴侵擾西河、上郡的消息后,耿弇立刻帶著主力趕赴,但也留了一支偏師,交給因軍功升官為“校尉”的蒙澤帶領,前往新秦中。

時隔這么久,新秦中終于能和關中再度連成一體,就像是失散多年的孩子再度回到父親懷抱,蒙澤作為魏王舊部是頗為欣喜的。

荒涼的神泉障已過,四周盡是一片荒涼,有時候幾天都看不到一戶人家,只有干涸的鹽湖和攔著風沙的漢長城陪伴他們。

“汝等以為新秦中和此處一樣,是邊塞荒涼之地?”

蒙澤經常對部下們夸自己的家鄉:“我家在卑移山下的廉縣,漢時修了許多溝渠,土地膏腴,號稱小關中。新秦中的麥子會比關中晚熟半月,眼下正是一片金黃,等到了那,正好與諸位一起嘗嘗新麥!”

可等蒙澤率軍踏上新秦中的草場時,看到的卻不是當地百姓夾道歡迎魏王的旗幟,而是一群群茫然無措的難民,扶老攜幼,聚在富平侯張純的塢堡周圍,面色苦楚,而張純的家仆徒附,正在組織政績。

蒙澤傻了,這情形他是見過的,許多年前,當匈奴人入寇之際,河西幾個縣的百姓也曾聚集在碼頭,逃難而來。

可那一回,他們跟著第五倫麾下的豬突豨勇反擊,一舉將匈奴人趕回沙漠,這之后盡管中原混亂,但新秦中全民皆兵,在長城和烽燧上候望精兵,得以保全新秦中不失,但今日是……

蒙澤在難民中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有他家的鄉黨,他們紛紛過來對蒙澤哭訴道:“蒙君可算回來了!”

“前幾日,匈奴與胡漢兵卒入塞,宣都尉與張公以為胡人兵眾,遂只讓烽燧長城抵抗,百姓則拋棄家舍,渡河來了東岸。”

“胡虜本不擅長攻城,只恨有盧芳派朔方、五原人協助,如今靈武陷落,上河城失守……”

“廉縣,廉縣呢?”蒙澤大驚,那里不止有他的父老妻小,還有念念不忘的金色土地,嶄新的麥子正是收割的時節。

“也沒了!”

新秦中人嚎嚎大哭:“大河以西的三個縣,皆已淪陷胡塵!”

聽到家鄉淪落,宗族里還有不少人沒來得及逃過來時,蒙澤耳邊只剩下嗡嗡聲,旋即勃然大怒。

“好個宣伯虎,我走之前,他口口聲聲說要保境護民!”

蒙澤推開眾人往前走,開始大聲斥罵,尋找宣彪。

但眾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直到老張純聞訊趕來,蒙澤質問宣彪何在時,張純才嘆了口氣。

“胡眾步騎數萬,實在是守不住,而宣都尉為掩護百姓撤離,帶兵留下拖延,被胡人斷了退路,至今音訊不知!”


上一章  |  新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