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并州匪政第三十六章掘發丘隴與文王之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六章掘發丘隴與文王之仁

第三十六章掘發丘隴與文王之仁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07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楊氏良家子:

沮授是在深夜抵達長安的。

因為軍情緊急,守門士卒仔細核驗過身份后便依律為其打開了城門。

張瑞因為身體不適,無法入睡,便在深夜接見了這位河北名臣。

見面之后,沮授拱手行禮,說道:“拜見君侯,愿君侯身體早日康復。”

張瑞強撐笑顏,說道:“借君吉言。孤便開門見山,統籌情報之后,諸位同僚都認為黑山軍極有可能劫掠魏郡。沮府君對魏郡形勢如何看待?”

沮授點頭附議,說道:“某亦以為黑山軍劫掠必然選擇魏郡。上黨有壺關天險,當初漢軍千人守關,黑山校尉楊鳳數萬人猛攻數月甚至連壺關關墻都遙不可及。君侯麾下千人守關,黑山軍一旦久戰疲敝,或許會被守軍突襲,斬首數以千計。此情形,任何黑山渠帥,都不會愿去嘗試。”

“而河內郡多山,守軍對地理了如指掌。黑山軍進入河內,恐怕會被神出鬼沒的守軍打得暈頭轉向。”

“只有魏郡,地勢平坦,而又民心未附。一郡十五縣富庶繁華,數十萬百姓略有積蓄。能極大緩解黑山軍之困境。”

張瑞面露笑意,果然不愧是名臣,將各方形勢分析的淋漓透徹。

能將形勢看的這么清楚,張瑞不信沮授能不想幾條對策。

果然如張瑞所料,雖然形勢緊迫,但沮授依舊從容冷靜,回道:“然,黑山軍數十萬之眾不可能同時涌入魏郡。依某推斷,黑山軍鼎盛時期或有部曲、家眷共百萬人。而歷經君侯多次招徠百姓墾田,多有黑山百姓返回家鄉,開荒墾田,恢復生產。而渠帥率眾歸附者亦不鮮于時。經此種種黑山軍如今部眾可能只有幾十萬人。”

“數十萬之眾,若云集于一路。任何人都無法保證后勤,必須分散鋪開,方能就食于路。”

“而且黑山軍亦不得不考慮戰敗風險。若全軍云集于魏郡,一旦戰敗,糧草供應不急。整個黑山軍數十萬人將死傷殆盡。”

“因而某斷言,進入魏郡之青壯必然為其中一支偏師,最多十余萬人。”

張瑞覺得沮授之言極為在理。黑山軍不可能孤注一擲全部進入魏郡。稍有差池,這數十萬人的供糧問題就會造成一個天大的災難。

除了魏郡還有趙國、常山國、中山國等都是黑山軍活動的范圍。發揮黑山軍人多勢眾優勢,分路進兵才是黑山軍最佳的選擇。

曹操率領幾千部隊就能大敗于毒、白饒等黑山軍將領十余萬部眾,公孫瓚率領兩萬人就能打的百余萬青州黃巾軍哭爹喊娘。

徐晃、荀彧、沮授、典韋、徐庶、劉從鈞、甘寧這么多名臣猛將,率領六千人還打不贏區區十來萬黑山賊,就可以集體引劍自裁,以報張瑞重用了。況且這六千人中,還有三千全軍最精銳的王牌,怎么也不可能輸。

“與孤講講魏郡形勢。”

沮授立即回道:“魏郡十五縣,共有戶籍十一萬六千戶,百姓六十四萬三千人。郡兵皆已被袁紹帶走,府庫卻被封存完好。有黃金三萬三千斤,白銀六萬七千斤,糧食兩百萬石,絲、錦、布、絹等共計三百余萬匹。此外還有各類兵刃四十余萬,鐵甲上萬套,皮甲十余萬套。”

“當今形勢在于百姓民心未附,官員人心不穩。據城而守,可能會導致百姓民心浮動,官員棄城而逃。”

張瑞思考了片刻,問道:“汝以為應當主動出擊?”

沮授點頭,說道:“敵軍十萬之眾,狂涌而至,若消極固守,恐終將被洶涌浪潮淹沒。某以為當以精兵強將搓敵銳氣,使敵軍自相沖撞,被迫后撤。”

“敵軍只需撤過一回,銳氣便失,士卒混亂,再想聚集十萬之眾,發起攻勢,便千難萬難矣。”

張瑞困得打了個哈欠,說道:“便按沮府君所言部署。孤聽聞冀州官員紛紛逃亡魏郡,這其中可有一二賢才能助孤偉業?”

沮授雖然連續奔行數日,但卻精神煥發,這主要是因為其在右將軍府深受重用,幾乎全權按照自己的心意在整頓冀州事務。能盡施才華,干出一番事業,沮授現在是動力充沛。

因而立即向張瑞介紹道:“倒是有幾名賢才。首先是武將高覽,其與張郃俱為河間名將,武藝、兵法不相上下,常并冠于軍中。僅論兵法而言,高覽、張郃未必弱于名將麹義。只是麹義久經戰陣,又有一支精兵在手,方才力壓河北眾將。”

猛將必發于行伍,麹義顯然是因為久經沙場,積累了大量得經驗,才在各方面碾壓了高覽、張郃。

作為后世有名的河北四庭柱,高覽與張郃在韓馥手下并未有什么作戰經驗。

但張瑞相信,將其調入右將軍府軍中,久經各種戰事,高覽最終也會如同麹義一樣成長為一代名將。

因而問道:“高覽在韓馥軍中身居何職?”

“高覽與張郃俱為軍司馬。”

軍司馬熟于典型的漢朝軍制,軍中不置校尉之部,單設軍司馬一人。

在右將軍府的軍制中,是垂直指揮層級,所有人自下而上等級分明,隸屬明確。

軍司馬換到右將軍府軍中,大概低于校尉一級。

與高覽情況類似的張郃,也是以兵歸袁紹。袁紹以張郃為校尉,使拒公孫瓚。瓚破,郃功多,遷寧國中郎將。

張瑞如今在與袁紹爭奪韓馥舊臣,無論如何也不能比袁紹小氣了。

乃說道:“遷高覽為校尉,統領一千涼州精兵,聽從徐晃調遣,參與擊破黑山軍。”

介紹完武將,沮授繼續介紹:“此外還有一名賢臣,請君侯務必與之一見。”

“哦?是何人?”

“其人名叫崔琰,字季珪,清河郡東武城人。其人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

張瑞側目,貪夫慕名而清。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

官員能恪守本心,保持廉潔就已經很不容易。崔琰卻能樹廉潔之風,令麾下官員都清正廉潔,這種評價,張瑞似乎只在諸葛亮身上見過。

“且不僅僅在于崔琰一人。崔琰出身清河崔氏,乃河北望姓。提前與其交好,亦有助于將來君侯攻略河北。”

清河崔氏啊,這又是五姓七家之一。不過張瑞對這個家族的感官較差。

羯族建立后趙之后,清河崔氏子弟紛紛出仕后趙朝廷,為夷狄胡虜效力。

羯族是五胡中最殘暴的一個民族,所以幾乎被冉閔殺光。石勒、石虎全是有名的殘暴之君,殺人如麻,征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著名的兩腳羊就是石勒、石虎搞出的產物。

至于仁慈,那對后趙而言,完全是個陌生的概念。

豪強、世族們敢對曹魏、東吳趾高氣昂,頤氣指使,但對后趙完全不敢有一個字抱怨的。殘暴到了極致,也是一種令人畏懼的權威。

至于特權?利益?世族們還有資格想這些?羯族將領奸淫他們妻女,劫掠他們財富,他們都得忍氣吞聲。哪還敢向羯族索取利益。

有時候張瑞也想干脆舉起屠刀,殺的這些世族不敢各種掣肘,還世間百姓一個清凈。

朱元璋大肆屠戮官員、士紳,也沒見這些軟骨頭敢跳起來叛亂。

但最終張瑞還是沒有這么沖動,社會生產力沒提升到社會大同,天下公平的時候,豪族巨富殺完一批還會有下一批成長出來。

但一旦舉起過屠刀,再想令這些豪族乖乖主動配合,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現如今這些豪族雖然時不時就做一回死,引得張瑞殺戮一批。但整體而言,已經相當配合右將軍府的各種政策。

將大量財富投入到了手工業生產當中,提高了諸夏的財富產出。

又承包右將軍府的各種項目,大搞基礎建設,造福民生。

最后還全體投身于馬球聯賽狂歡,分富于民,馬術強軍。

這一切,都比一群豪族整天無所事事,去兼并土地,欺男霸女好太多。

張瑞對這些豪族沒什么過高的要求,能配合右將軍府各種政策,多做一些有利于民生、百姓的事情便足矣。

尤其崔琰還是個品德高尚,既廉且賢的能臣。作為主君,張瑞最欣賞的就是這種臣子。

便問道:“崔琰為何會逃離袁紹,至孤麾下效力?”

沮授解釋道:“袁紹士卒士卒橫暴,掘發丘隴。崔琰乃評之曰,昔日孫子曾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雖湯武不能以戰勝。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掩骼埋胔,示憯怛之愛,追文王之仁。”

文王之仁,屢屢被儒家士子所提及。但很顯然不是每個諸侯都能做到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軍紀嚴明的背后要有深厚的勢力底蘊作支撐,做到賞罰分明。或者有一位軍神、武圣坐鎮治軍,比如岳爺爺的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虜掠。

至于漢末這些諸侯,如董卓、曹操、袁紹都窮到要去掘發丘隴了,哪有資格談什么軍紀嚴明,更別提文王至仁。

相比之下,軍紀嚴明的右將軍府,的確更符合士人們,甚至一個正常人對任君的期待。

“令崔琰來長安見孤。”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